ehe
從青少年的角度聊聊偶像文化
關於這次的隨筆其實我還有挺多東西想寫的,想過說說旅行的見聞,想過說說假期裹自學到的技能和知識......思來想去,畢竟是暑假的隨筆,便想放開點寫些平時沒機會說的話題,最後決定了想要聊聊當下少年們的娛樂生活之一,偶像文化。 事先聲明,以下觀點只代表我個人,若有冒犯,請多多包容。
偶像文化?
首先,要聊偶像文化就得搞清楚它的本質。 跟磁鐵不同,人類總是會被與自己相似的人吸引。 我便翻了翻文獻,一篇研究報告提到:'偶像崇拜是人類自身在不斷進化演變過程中所保留傳承下來的一種近乎於本能的心理和行為傾向,是人們將自己內心的願望、欲求、理想、情感和信念向外的投射和放大,是一種深層自我的現實化、人格化和理想化。 ' 無可否認,偶像崇拜受人們追求美好本能的驅動,也可以說是尋找一個理想化的自己; 並且很多時候我們會給自己的偶像賦予一層光環,以此來滿足我們的美好幻想。
為什麼人們會追星? 能得到什麼啊?
搞清楚這個後,便可以引出下一個話題,現代‘明星’們的誕生。 我與母親在飯桌上也聊了幾句,說到時下年輕人追星的標準真是一降再降,那些個明星除了會唱歌跳舞還有什麼用啊? 其實有一點我認為不能搞混的是,追星並不代表你最崇拜的人便是那位明星,只不過是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吸引到了你,你很欣賞並且想攝取這方面的情緒價值,所以你便喜歡上了這位明星。 舉個實際一點的例子,比如一位偶像對時尚有獨特的理解,並且你很欣賞他的衣品和對形像管理的執著,所以你會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並且模仿他的穿著。 又或者一位演員對表演有特別高的要求,會一遍遍的磨練一小段戲只為給出最完滿的表演,你很欣賞他的這份態度,所以喜歡上了他。 所以說,追星的意義在於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無論是比較虛無縹緲的氣質,態度,還是實質點的比如穿衣風格,專業技巧等等。 綜上所述,明星就像是一間店鋪,裡面裝滿了人們各種各樣的願望,幻想,而粉絲就像是買家,為了欣賞模仿商舖裡的一些東西而買單。
明星為何能做明星?
好了,下一個問題接踵而來,剛才說到的演技啊,衣品,跳舞技巧等等,都一定有專業人士做的比明星們更好啊,為什麼人們就是喜歡追星呢? 我個人認為,還是因為人們對美麗的追求。 不可否認,作為一名明星,外貌條件至關重要,尤其剛才提到的情感價值,其實還包含著青少年群體對浪漫關係的美好幻想,畢竟沒有人會拒絕最為簡單粗暴的視覺性愉悅。 所以,明星之所以能出名成為萬千青少年們追捧對象,粗俗點來說,除了在專業上有一定造詣外還離不開一張美麗的臉蛋或一身過人的氣質。
偉人vs明星
至於我在網上常看到的另一條問題,為什麼要追捧那些‘戲子’而不是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偉人呢? 跟前面提到的一樣,普通的追星其實跟崇拜還是有一定差別的,而且享受明星帶來的愉悅感和正面情緒價值跟崇拜偉人向偉人們學習並沒有實際衝突。 那至於為何青少年們會更喜歡‘追星’而不是‘跟隨偉人腳步’這個問題,簡單來說還是歸於距離感三個字。 特別是處於懵懂時期的青少年,沒有如此大的胸襟抱負實在是太正常了,畢竟要學習偉人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於青少年們而言要模仿實在是過於困難了。 比如要求一個活潑愛玩的十三歲按照俄國作家費奧多爾魔鬼般的作息規律生活,正常孩子想必撐不了幾天就會放棄了吧; 可是要模仿一個明星的穿搭還不簡單,去翻翻父母的衣櫃總能東拼西湊出一套類似的。 由此可見,‘追偉人’所需要的心智成熟度比較高,對於青少年們來說,‘追明星’能帶來更簡單更大的滿足感。
魔怔追星?
很多人對追星存在誤解或偏見都是因為一小部分人過分的魔怔追星。 粉絲們為了支持偶像而做出過激行為的案例數不勝數,為了投票大量購入飲品後又倒掉造成浪費,為了口舌之快不惜攻擊對國家有貢獻的偉人等等。 不可否認,不理智追星真的後患無窮,不過任何事過分其實都不是好事。 而追星之所以特別容易出事是因為面向的群體都是較為不穩定的少年人們,所以極端案例才會比較多。 那我們是不是就要禁止追星,或者否定追星存在的意義呢? 如若真的這樣實行的話,那無疑是一顆老鼠屎壞了整鍋粥; 更何況‘阻塞不如疏導’,要杜絕這類行為的關鍵在於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 當人們過分的在精神上依賴偶像的時候便會很容易走向極端,但生活除了追星,還有許多事可以做的,要令青少年們明白追星只是為生活增添色彩,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一個合格的偶像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問題還是我朋友得知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問我的,這一點的話還真不太好說,先前也說過偶像類似於理想化版的自身投影,所以每個人想要從偶像哪裡得到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而一名偶像,既然從粉絲哪裡獲得了金錢的利益,相對的就要給出正向的反饋。 難的點就在於他們需要猜測粉絲希望在他們身上攝取到什麼,所以一般來說偶像都在小心翼翼的試探和猜測粉絲的喜好,並且滿足盡量多人對他們的幻想,因為這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所以說一個合格的偶像並不容易做,要了解並且滿足多方的需求的同時意味這他們需要犧牲掉許多東西,比如為了保持身材需要管理飲食,為了呈現出好看的舞台需要不辭勞苦的一遍遍練習,為了滿足一部分粉絲的臆想需要避免談戀愛......這麼聽是不是挺可憐的? 其實不用,如果你的偶像做到了,正正代表了他對這份職業的重視和堅持並且對粉絲的尊重,這難道不是值得欣賞和喜歡的點嗎?
偶像神化
這確實是一個很嚴重但又確實很普遍的現象,值得一說。 首先要搞清楚,偶像它是一種職業,跟打工人沒有什麼區別。 粉絲付出金錢,偶像給出正向反饋,偶像和粉絲的關係扒開來說就是這樣的買賣關係。 其實很多明星的外形和性格都是經過精心包裝出來的,注意這並沒有負面的意思,反而這樣尊重粉絲體驗正正就是敬業的一種表現不是? 畢竟上面也說過,要維持人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同時粉絲也絕對不應為了偶像的這些‘犧牲’而將他們捧上神壇,甚至無條件包容他的一切。 因為偶像它就是一種職業,試問這世間有那種職業是可以不勞而獲的? 正是因為偶像為了這份職業付出瞭如此之多,給了你許多的正能量,他們會被更多更多人的喜歡。 所以不用把他們的付出看的過於沉重,值得歌頌的不是痛苦而是面對困難還能堅持下去的勇氣,過分注重‘賣慘’只會令人忽略他們身上的許多其他優點。
為了篇幅考慮,從一個青少年的角度討論偶像文化就暫時聊到這裡。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從自己的偶像裡找到值得欣賞學習的地方,但一定要牢記理智追星,好好生活,享受當下,畢竟先愛自己才能愛他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