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來來往往是畫著精緻妝容的上班族,我仿佛置身在一場時尚走秀 ,男士優雅、女士精緻,他們走路帶風似的,自帶魅力令人驚艷不已,舉手投足流露出自信和落落大方。路上行人身後那琳琅滿目的高樓大廈,更加深了我對此次韓國之旅的期待。
初入韓國,我很快開啟了遊客模式,帶着美好的濾鏡看周邊物一切事物,連空氣都與眾不同。直到那天去到漢南洞——這聚集了受各國追捧的設計師品牌,所有衣服款式都是潮流風向標,因此吸引不少本地人和遊客前來——也正是這個熱門、令人憧憬嚮往的地方,打破了我對韓國完美無瑕的濾鏡......
這些品牌推出的商品受大眾喜愛和歡迎,但這些店舖的店員卻截然不同,頂着能擁有美好印象的臉,但表現出來的是冷漠的眼神、詢問商品資訊時愛理不理的態度,我原來旺盛的購物慾正逐漸被消滅。
這時的我還在自顧自的想理由,認為也許是繁忙的工作令他們心情不佳,因此待客態度欠佳。這時的我依然在為接下來的行程感到期待且興奮,繼續開啟「瘋狂買」的遊客模式。
接下來我到其他店舖逛,當我在選擇掛在轉動性櫃子上的鎖匙扣,當我在看其中一面時,一個韓國人突然轉動了櫃子,我頓時被這行為驚訝得呆了,並不是說不能同時看,而是先知會別人一聲是基本的禮貌,而那名韓國人絲毫沒有反應,雙眼一直盯着眼前的商品,彷彿旁邊的我不存在。
這兩個經歷不禁令我思考香港人對遊客的態度、遊客在香港的經歷,會否和我這次韓國之旅中的有幾分相似。香港和韓國也都是生活節奏較為急速、科技較為發達城市或國家,走在路上的人們也大多是「低頭族」,無時無刻都在留意着電話,放過多的專注在眼前的電話裏,可能會因而忽略周邊所發生的事情,例如有遊客需要問路,但旁邊是戴着耳機「低頭族」,沒有聽到和留意遊客所發出的疑問,徑直走過,這也許已經能夠產生冷漠的感覺,令遊客先入為主,認為普遍香港人的態度也如此。我認為其實不只是對遊客,對待任何人,都應以禮貌並客氣的態度,不是限制人們在街上不能用電話,而是多留意一點身邊的人和事,這是抬頭兩三秒也能做到的簡單事,但這簡短的兩三秒可能也會讓我們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有能力和時間能幫忙,那何樂而不為呢?而且簡單的舉動也能夠令別人留下印象,因為這幫忙可能是在對方感到無助時拯救他們的舉動,既然我們有能力,便不要置之不理,為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作者簡介
我是迦密中學的學生司徒煥娜,本次徵文比賽的創作題目是《獨特的韓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