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吾鄉——大埔

作者: chittt 最後更新: 20/08/2023

若要把孕育我十七載的吾城比作「家」,「大埔」便是我家中的搖椅—晃來盪去,帶點闖蕩的不羈而又舒逸愜意。

  白天的大埔總像冬陽般有活力而不過份耀日。素負盛名的吐露港單車徑伴著閃爍金片的海港,沁涼海風徐徐吹拂,柔和地為我的路途增添獎勵。大埔實是個廣闊的天地——踏著雙輪信首而行,任憑夏日時光引領,彷彿間便抵達了風光明媚的大美督。堤壩堅定聳立,兩旁清澈的浪花輕拍,仿似不願打擾白鷺正遨遊的雅興,不願騷動風帆正遊歷的逸志。群山環抱湖水,對岸的科學園間或反射艷陽,照亮正在壩上共享天倫的一家家大埔人。

  隨興深入,赤門海峽盡展眼前,頓覺胸襟一爽。偶爾或有捕魚而歸的漁船駛經,不禁使我忽發奇想—假如我不經意穿越到兩世紀前,會否能一睹英軍的船艦?畢竟,這裡是艦隊進入吐露港——英治時期的理民官、政務司官邸之所在的唯一途徑。這窄長的海峽雖不及維港那樣璀璨奪目,不及后海灣那般開闊,卻自有其為兩山環抱、細水長流的韻味。

  撿起小石運勁一揚,「卟咚」,乾脆俐落地落入海潮。隨小石揮去的,也許是對過去的執念、對當下的迷惘、對未來的擔憂——一顆不夠,便再扔一顆吧,直至胸中悶氣為之一舒。生活不啻變幻莫測,我唯一能肯定的,便是這靜靜躺臥的吐露港總願意與我分擔每個逆境。這,亦正是大埔獨到之處。有別於港九是個繁榮的國際大都會,屬於每位到訪的人,她只屬於在她身上投放感情的人,只屬於我們,大埔人。

  午後的大埔像夏日的艷陽,相當熱鬧。主婦們忙著在菜心、紅衫魚間穿梭,潮濕的街市熙來攘往,叫賣聲此起彼落,夾雜街坊的閒話家常—誰家孩子又考獲第一名了呢!滿臉稚氣的兒童在街頭賣藝者的歌聲裡溜滑梯,學生們在嬉笑中間逛文具店;豬肉檔販手起刀落,在木製的砧板上,把午後時光斬成紋理各異的一塊塊。夕陽逐漸斜照我們的大埔,昏黃沿廣福道漫流,輕濺兩旁晾出的衣物,在各人眸裏佔上一抹橙黃。文武廟如輕紗的薄霧隨漸散的喧鬧隱去,遮不住一一踏上歸途的長影。

  夜幕低垂的大埔像秋日的晚陽,平淡而細膩。邀約三五知己到巴士總站的行人天橋上蓋,在一彎眉月下互訴心事。四面的住宅大廈如點點星光,仿似觸手可及卻又可望而不可即,使涼風平添一份寧靜平和,是何等安逸、獨特的大埔夜色。沿林村河歸家,藍藍綠綠的漁艇緊挨著彼此,一條條鋪曬在壆上的鹹魚、一箱箱躺在保溫箱裡的海魚浮現眼前。是的,是大埔為我的青春時光添上一縷獨有的鹹香作點綴——為長跑比賽拼命練習的時候,在林村河旁揮灑汗水;為游泳比賽努力訓練時,在吐露港奮力前划;為同學移民前舉辦最後一次聚會,亦選取了新興建的龍尾泳灘,歡度我們的黃金歲月。

  若要問及我們到底愛大埔的甚麼?我們的回應或許各有不同,唯一能肯定的是我們都愛她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揉和融合。這在「旗桿山」—圓崗小山丘上表露無遺。寬敞大方的遊廊、拱形門窗、紅磚牆處處洋溢昔日香港的韻味。三座極具英治時期建築特色的古蹟經活化後容讓我們任意穿梭於歷史和當下,把抽象的文化氣息呈現眼前、成為觸得到的活寶藏,使人悠然神往。毗鄰的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亦承傳了這份寶物,特意使用了暗橘紅磚牆作點綴以相配合。正是如此濃厚的文化氣息,才得以形成這般地靈人傑的氛圍,賦予我們豐富多姿的成長經歷,塑造我們大埔人的共同特質。

  大埔就是如斯誘人的地方。景致變化萬千,那種獨有的人文風情卻歷久不衰。有幸得以生於斯、長如斯,我想,我們都應該學會感受她、欣賞她、珍惜她,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埔人。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