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吃馬鈴薯的日子讀後感

作者: dgs-191032 最後更新: 20/08/2023

《吃馬鈴薯的日子》。這本書的作者是劉紹銘,出版社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作者——劉紹銘。劉紹銘是一名廣東人。一九三四年在香港出生。他憑著自己的努力,成功台大上大學。劉紹銘有很多不同的作品,他有寫散文集,小說,還有翻譯外國書本。

  他把他的經歷轉化成故事,把他在少年時所經歷的不同事件,所有的點點滴滴寫了下來,然而變成我們現在看到勵志的一本書——《吃馬鈴薯的日子》。他記下這段生平,就是為了鼓勵青年人,要努力,這樣我們才會有光明和豐富的未來。

  這本書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童年雜憶。這個部分有七章,首先從童年雜憶,到童工歲月,到的士公司接線生,到文書生涯,然後是黑市教師,家貧莫論親,還有最後,朋友是熱就好。這裡的篇章全部都是記述了作者的背景和他小時候所經歷的事,主要是他努力工作,去掙錢,因為他和弟弟被父母拋棄,所以在伯父家裡住,但因為家庭條件不是太好,他和弟弟很早就要輟學,出來社會打工。看完這個部分,我覺得作者的童年過得很辛苦,和弟弟睡覺時,綁著一條繩子,就是為了不要熟睡,避免第二天上班遲到。正如他在第二部分說道,他比其他同學經歷的更多,他打了幾年工才進大學,比起其他同學們晚進大學。而且,我看到原來自己是很幸福的,我有一個和諧的家庭,也能夠好好讀書。我從書中看到以前的香港和現在的香港原來是非常不同。經過作者豐富的描述,我更加投入書本,就如真正回到那個年代,可體驗到以前的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是吃馬鈴薯的日子。這個部分主要提到作者成功考上台大,這裡記載了作者在台大的生活,還有之後到美國繼續讀書,然後成功畢業。這個部分最讓我深刻的就是一開始的「古、靈、精、怪」。有人認為這是大學生會在大學生涯中經歷的事情,但作者發現自己其實好像因為在外打工,已經對那時候的社會已經很熟悉,他已經嘗到社會的各種怪事。這小小的一段,我認為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因為作者在之後的生活也會經歷不同的分叉路,不同的困難,就如不夠錢,就算很累,作者還是要一邊讀書,一邊掙錢。這個世界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發掘,等著我們去面對。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就是在故事中會夾帶這一些英語。主要是在他在美國的那段故事,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在美國,讓我覺得我好想到了他所說的回憶中。他的寫作方式讓我經常感受到我很明白他想表達的事。

  這本書記載著作者的一段回憶,我覺得這是一本十分值得看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