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記憶
童年是一首娓娓動聽的搖籃曲,在夜雨連綿中哄我們酣然入夢;童年是一幅千古流傳的畫作,是遙遠回憶的記載體;童年是一縷清香甘甜的味道,左右陪伴、若隱若現,總是是揮之不去。
一說起童年,我的記憶縈迴著十年前的光景。我仍就讀幼稚園的時候,每天清早,燦爛耀目的曙光穿透綠葉,灑落滿地。睡眼惺忪的我牽著外傭姐姐,漫步於晨曦:大致上,這就是我每天上學的序幕。
到了幼稚園,又恍如回歸我的「第二家庭」。隨著扶手電梯的步步高升,我的睡意也慢慢卸掉,剩下熱忱、期盼的心情。吱吱喳喳的「早安」接踵而來。大門一開,我們就化身為一隻隻小黃雞,汩汩流淌進課室,這充滿溫情、孕育生命的池塘。
進了課室,放下紅藍書包,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圍圈,琅琅上口地讀出校訓,為一天的「奔波勞碌」埋下清耳悅心的前奏。
這麼多年前,上課的細節上也大多拋到九霄雲外——唯一銘心鏤骨的是我們的熱情、奮鬥、純真⋯⋯也就是,活在當下的態度。
還記得一年的中秋節,老師為我們精心預備了勞作活動,讓我們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燈籠。老師派發塑料杯子、毛毛鐵線棒等等的材料;一桌子都載滿了琳瑯滿目的七彩斑斕,而上前圍著桌子的全是眉開眼笑。「將毛毛棒扭成翅膀形狀」、「在杯子上插兩條觸鬚」、「用筆畫上臉蛋兒」⋯⋯老師的每句指引,我們都聽得專心致志。跟著步驟,一隻隻婀娜多姿的蝴蝶都已大功告成。接著,我們恭敬地把燈籠交給老師,安裝上小燈泡,畫龍點睛。我提著蝴蝶,在門口外排著隊,大家彼此的心情都是如此興奮、緊張。
燈一關,一切都漆黑一團。此時,一盞盞微弱的光輝踽踽亮起,匯集成一球奪目的煙火,亮起燦然一新的景象。隨著,蝴蝶們如夢初醒,翅膀一動,翩翩起舞。萬光星輝都緊握在我們幼稚園生的小手中。這個畫面的美輪美奐,我都盡收眼底;這個中秋回憶的愉快、歡樂、驚嘆⋯⋯這些不可言喻的情緒,我都銘記於心。
幼時,正是我們的茁壯成長的開端。天真爛漫的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懷著欣賞和驚奇之心。以一顆誠懇真摯的心,我們與同伴們建構堅如磐石的友誼橋樑。我們也常百無聊賴地觀察身旁的萬事萬物,積極增長知識。我們用功學習、隨性玩耍,從不杞人憂天、不虛度韶華、不玩歲愒時,每一秒充實地度過。宋代理學家程顥在《秋日偶成》中說過:「萬物靜觀皆自得」,而這一句箴言就體現於幼時的我們。
打從呱呱墜地,我們都以「珍惜當下」的原則度過每一刻,放慢腳步地定格於每一個畫面,細味珍惜人事物。漸次,這赤誠的初心被營營役役的生活埋沒,原始的觸感被麻痹,生命以數倍地快速播放。「昨日」的悔恨和「未來」的顧慮都把「現在」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彌足珍貴的童年只能蛻變成遙不可及的綺夢。我們每一天都講求進步,但偶然停下來,回眸一看,不妨重拾當初的「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