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作者:胡燕青
《過程》讀後感
我們在漫長的人生中總會經歷到很多階段,有的路平坦易走,有的過程則崎嶇不平,雖然終究或許不能得到美滿的碩果,但在過程當中定必能夠領悟到某些道理。就正如胡燕青的短篇小說集—《過程》一書中,裏面的十一個故事,描繪了現今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接受種種真相、挑戰以及磨難的過程,並通過當中的經歷反省、糾正到自己的錯誤。
在過程這本書裏面,分別有義肢、一公分、影碟、八個地鐵站、過程、箱子、筆順、劏房女孩、多活一星期、河石和椅子等基於真實事件的故事,每個故事附上一句聖經金句,精簡而又發人深省,為帶有深意的故事畫龍點睛。而在當中,我有數個故事想多作分享。
過程這本書,有些故事以反面的故事,不討好的角色帶出的道理。第一個故事是一公分,故事主人翁韓蕊經常將自己和好朋友杜芷蓉比較,經常認為自己比較優勝,培養出好勝驕傲的性格;在經歷過失去重要的東西後,韓讓才發現自己的傲慢,變得謙卑並重新生活。或許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追名逐利,和人明爭暗鬥,而令到自己呈現得更加優秀,但其實只要靜心下來,就會發現自己的幼稚和狹隘,而生活中的美好無處不在,根本不用活在爭爭搶搶之中。
第二個故事是劏房女孩,女主角方意敏面臨家庭破產以及父親離世的雙重打擊下,不但沒有變得更懂事乖巧,反而沒有體會到雙胞胎哥哥以及母親為艱苦生活打拚的辛酸,對生活各樣事情諸多挑剔,直至受到親情和愛情的感化,才痛改前非。其實在我們生活裏面,我們經常會遇上一些自認為不公、不滿的事情,沒有在別人的角度多加思考就作批評,但只要稍作換位思考,你就會發現自己口口聲聲的不滿意在別人的努力下,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只有對別人多加體諒,才能令彼此之間更加和諧。
過程亦有使用一些沉重的語調帶出深刻的道理,例如第三個故事——《影碟》,故事中的信欣原本和溫柔賢淑的媽媽、粗獷沉靜的父親以及男朋友阿浩是幸福的一家人,原以為大家可以繼續這樣生活下去,怎料一次出乎意料的意外令信欣發現了自己是私生女一事,同時男朋友也拋棄了她。面對着一年串的打擊,信欣縱使身心備受煎熬,但也明白到只有放棄過往不適合自己的東西,並擁抱未來,才是一個對自己更好的出路,這時亦讓讀者明白到有時候遇到困境不必執着過去,應該以豁達的心境坦然面對面對未來。
第四個故事是《過程》,故事中的裴美在面對媽媽病重的時候,家人出現了各種分歧,有的在逃避處境,有的在否認事實。面臨至親漸漸死去的過程以及和家人的爭拗,家庭變得支離破碎,這亦令我深深反省到家庭幸福不是必然的,應該要孝敬父母會,否則只會落得「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下場。
第五個故事,也是我最後一個介紹的故事,令我尤其深刻,內容以嶄新的角度去描繪一個患了愛滋病的病患者與父母兄長決裂,再由一個善良的牧師為他們重修關係,令病患者臨終之前可以從享天倫之樂。故事中的主人翁因為一時放縱,患上頑疾,令終生貽害無窮,獲得眾叛親離的下場,只有一個牧師願意去開導他。雖然結局病患者終於能夠重見家人,但是他自己和那位牧師相信因為疾病而相繼死亡。這樣的結局,能夠令讀者明白到錯過的事物永遠都不能逆轉,因此要做的事就要盡快做,不應做的事就要避免做,否則事情到了木已成舟的地步時,即使悔不當初,也無計可施。
過程這本書一改社會對青少年書籍一貫正面勵志的風格,反而透過記述社會發生的大膽話題事件,直接了當令目標觀眾——年輕一代更加清楚世界的真實面目,令懵懂無知的青少年或不願面對現實的群眾認識並矯正自己的不足。在經歷自己人生時,或許每件事故事的結局不一定像童話一般圓滿,就像這本書一樣,但當中的過程總能夠令人刻骨銘心,可能為未來的你以示警界,又或是讓你調整日後的心態。如果你還未看過這本書,我誠心推介你去看,或者在你看完之後,你會發現以往狹隘的目光擴闊了,而前方就有一個個過程等你去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