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世界

作者: nickname-dgs-421706 最後更新: 06/08/2023

      曾經讀過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失明和失聰的她把自己在生活裏所感受的一切都用文字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鼓勵有缺陷的人要自強不息,活出精彩。這經常讓我疑惑,視障人士生活在黑暗裏,再繽紛美麗的一切都看不到,意義何在?然而,今年暑假的這個義工活動徹底改變了我的誤解。

      這是一個關於共融的社區服務。活動前期,負責的社工姑娘提前教授了我們一些與視障人士相處的知識以及領路法的技巧。這些對於我來說,只是一種知識的學習。但是,當我看著視障人士小心翼翼地在家人的攙扶下魚貫走進活動場地時,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忐忑不安,肩上好像突然被幾千斤重的鉛壓住了。我想:我能順利完成任務嗎?我只是一個中一學生而已哦。熱身後,大家稍微互相認識了,活動就隨即開始。義工組的我們將挑選兩位組員蒙上眼睛,與視障人士合作砌拼圖。「幸運」的我戴上眼罩便開始砌拼圖。一開始,我胡亂在桌上摸索了一番,希望可以找到一對正確的拼圖組合,結果一無所獲。身旁的組員七嘴八舌地在提示我:「你的前面⋯⋯哎,不是不是⋯⋯往左些,再往左些⋯⋯」一片混亂之中,我都不知道該聽誰的。還好,和我們一組的大哥哥不慌不忙地教導我們要給予蒙著眼的同學更清晰的指示,例如:運用時鐘方向,前方就是十二點鐘方向。而且參與遊戲的同學需要通過觸摸拼圖的凹凸邊沿,才可辨別。經過一番教學,用了半個小時才把一個手掌大的拼圖砌好。我揭開眼罩,才發現好幾處地方都砌錯了。雖然拼圖看起來那麼簡單,但蒙上眼睛後卻是另一回事。不過,經過指導再去完成,那似乎並不是那麼困難。

      喝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動作,視障人士他們是怎樣完成的呢?戴上眼罩的我站在桌子前,需要將面前的一杯水倒至另一個水杯裏。即便有水滿警報器的幫助,我心裏還是十分緊張的。當我戰戰兢兢地拿起水杯,準備倒水時,我突然聽到旁邊負責活動的姑娘輕輕地「啊」了一聲,我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了起來,帶著滿心的疑惑開始倒水。直等到水滿警報器「嗡嗡」作響,我才停了下來,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揭開眼罩,我才發現原來有同學不小心把水倒在了自己的身上、桌子上。輪到視障人士了,他們一站到桌子前就能靈巧地端起水杯並開始倒水,水緩緩流出,像有牽引管似的流進杯子裏,一點水花也沒濺出來。當他們放下水杯的剎那,如雷的掌聲隨即響起。他們倒水的姿勢優雅,與常人沒有絲毫差別,真叫人佩服。

      本次的重頭戲來了!「社區定向」活動 —— 我們要在社區尋找工作紙上所指示的公共設施,例如:引路徑、點字地圖等。和我同組的視障人士是一位與我年紀相仿的女孩子。一開始她就顯得十分興奮,一走到室外就開始蹦蹦跳跳的,聲音也高了好幾倍。一問才知道,她原來沒有上學,我想她一定是很少外出吧。途中,我們一起找到了許多引路徑,也研究了點字地圖的使用方法。我發現,原來社區裏有許多設施可以提供給視障人士使用的,怎麼我都不知道呢?休息時,她低聲說了一句:「以後我也許可以多出來走走。」路上,我一直小心謹慎地領著這個女孩子,生怕她發生了任何意外,還不停地提醒「前面就是樓梯。」、「小心前面有人啊!」、「要跟著我,有什麼問題就告訴我吧。」可是,那女孩子不斷地強調自己仍能看到周圍的環境。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還能看到的。」她還堅持自己獨自在公園裏走走的想法。最初,我猶疑不決,不敢讓她擅自亂走。但後來經過她的再三請求,我無可奈何地,只好放手讓她嘗試,畢竟在公園裏還是相對安全的。雖然走得比較緩慢,但她是可以在沒有我領路的情況下到處走走摸摸的。她可高興了。看著她單純而滿足的笑容,我鬆了一口氣,也替她感到快樂。

      這次活動結束了,我的心裏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我發現先前的憂慮都是自己杞人憂天罷了。原來視障人士有自己的能力與智慧。他們最需要的並不是保護和幫助,而是我們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共融的本意就是把不同能力、年齡和背景的人們匯聚起來,讓大家明白互相之間的異同,打破社會上的傳統定型觀念,彼此接納、欣賞和尊重。現在我明白,「共融」是給予對方理解與支持,讓他們知道我們接納他們的不足,會提供一定的條件讓他們和我們過一樣的生活。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給予有需要的人更多的支持,達到真正的共融。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