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品牌」的文化長河中遨遊

作者: nickname-ssm-812268 最後更新: 19/07/2023

    中國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宗經篇》中說:「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經典」乃是中華文化的寶藏,歷史歷久彌新,我們中國人對不同國家旳文化「兼容並包」,令中華文化得以恆久「流傳」及「創新」。香港是多元文化的匯聚地,香港文化植根於中華文化,也對多元文化的「兼收並蓄」,《香港製造》這本書讓你從一些香港品牌背後的故事中,體現到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精神所在。

  

    《香港製造》這本書由廣東話資料館編寫的,這本書正如一本小百科一樣,詳細條理地介紹多不勝數的香港歷史品牌。打開這本書,就像置身於香港品牌的歷史中遨遊探索,看到不同品牌的改革和變遷,從這些品牌中帶出香港有趣的「包容」文化,展示出香港製造的獨有魅力,同時也能顯現出中國文化的價值觀――「誠信」、「百行以孝為先」、「靈活變通,自強不息」等精神。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重視「承傳」「創新」,我們漫遊於以下的香港製造品牌中,從香港人的飲食文中中欣賞中國傳統的文化多元性 :

 

一、李錦記――「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李錦裳先生:

    李錦記蠔油始於一八八八年,在廣東香山縣創立,它誕生的故事竟然是因為一場意外,李錦記創辦人李錦裳先生在某一天煮蠔湯,竟然因忙碌而忘記時間,當他在打開鍋蓋的一刻,蠔湯已經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深褐色、鮮美無比的蠔油,所以李錦棠先生立即廣泛推銷這種產品,結果李錦記蠔油大受香港人歡迎。

 

     然而,成功的路上必定會有一些阻礙。在一九零二年一場大火把李錦記蠔油廠的蠔油莊燒毀,但是他們卻沒有放棄,立志重建家業,在李氏第二代成員李兆南先生接手管理後,並把李錦記蠔油和蝦醬銷往北美,把總部搬回香港。此外,李錦記也在一九六零年重新設計商標及標籤,令品牌形象更突出,也不斷研發新產品。因當時香港的消費力較低,所以他們採取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先以海外市場為起點,以後在致力拓展香港市場,令李錦記擁有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因他們大膽求創新的營銷和商業方針,在國外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名揚四海。他們也一直以「誠信」著稱,「100-1=0」的商業邏輯便是最好的解釋,這個商業邏輯代表在生產過程和產品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如果只要出現一絲的問題結果都是零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李惠中先生的這句話正好表示了李錦記一直以來的堅持執著,也帶出「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李毓秀《弟子規》)的精神,我們中國人一直以來都以「誠信」為基礎。

 

     小時候的我每次都很期待家庭聚會的到來,因為在這時候我總能吃到婆婆的拿手小菜――栗子蠔油炆雞。她做這道菜的時候一定會用上李錦記的蠔油,蠔油的鮮美為這道菜式增添特色。在春節時和家人團聚,我們一起大快朵頤,倒也不失為一種樂趣呢!可是在我長大後,卻再也不能品嚐到這種甜滋滋的味道了。不過,每當我使用蠔油的時候,便回憶起幼時婆婆常常用蠔油烹調著不同美味的菜式,也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雖然物是人非,可是親情溢滿的李錦記蠔油會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恆久流傳在我的回憶中!

 

二、「靈活變通,自強不息」與「人情味滿溢」的奇華餅家:



     奇華餅家於一九三八年創立,開業於油麻地上海街的一間小型糖果舖,但是卻竟然遇上二次世界大戰,所以只能用剩餘的材料來製作簡易的糕點出售。在二戰之後「奇華」轉型成為糕餅店,開始擴展規模,開設工場,也以家庭價值為核心,以糕點凝聚家人朋友,在英殖香港時,繼續傳承華人的傳統。

 

     在一九六零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加上英殖時期的影響,融入了很多西式糕點和咖啡廳文化,傳統的唐餅相比於流行花巧的西餅來說稍遜一籌,也因為出現了勁敵「美心西餅」,傳統餅家一間一間地結業。到底奇華能否抵抗到這場龍爭虎鬥的競爭呢?答案是可以的。一九九零年代,奇華當時的掌舵人黃賜祥先生受到了啟發,開始改變了品牌形象,注重創新,將傳統的唐餅製作工藝和創新的品牌形象結合、努力研發新產品和改善產品質素等,脫胎換骨。在換了全新形象後,奇華餅家變得家傳滬曉,甚至在國外也享負盛名,在外國也有不同的分店,馳名中外。他們「顧客為本、以質取勝、創新求變、餅藝相傳」的成名之道,令他們締造非凡成就,也體現了香港人「靈活變通,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

 

   
     奇華餅家在注重靈活變通創新之外也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們也保留下來很多傳統糕點,也顯示出我們中華文化重視承傳。說起傳統糕點,我總會想起月餅;而想起月餅,我經常會想起奇華餅家。我小時候最喜愛吃的就是奇華餅家的雙黃白蓮蓉月餅,我常常被它清香宜人、美味鹹香的味道吸引。在我年幼時的中秋節,一定會找上我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團聚,那時我總找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和我的家人一起吃月餅。可是時過境遷,她現在到其他國家生活了。每逢中秋節,我們打著電話分享近況,津津有味地吃著雙黃白蓮蓉月餅,即使我們隔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月餅卻總是把我們聯繫在一起。奇華餅家的廣告台詞裏有一句令我特別深刻:「心意如一」,無論時代、事物如何改變、唯有一種味道不會改變――便是「人情味」。中秋佳節月圓團圓,闔家賞月嚐奇華月餅,孝思之情永烙心中。

 

     在這兩個品牌創立故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創新求變傳承文化的重要性。這兩個品牌他們都是從小店做起,也經歷過不同的困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所作的《行路難》)創辦人面對困境,卻沒有放棄,因他們獨具慧眼的商業頭腦和勇於創新,令他們褪變成為大名鼎鼎、揚威海外的品牌,完美地展示出我們中國人,不怕艱辛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也展示出文化延續與包容的重要性。

 

    《管子.形勢》中說:「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這兩個品牌能有這麼悠久的歷史,也因為他們把製作工藝和優秀的價值觀一代一代地承傳下去,把優秀的中華傳統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也把多元文化一代一代地「兼容並包」下去。香港還有許多值得支持的老品牌和新興的品牌,我們也須重視創新發展保育,希望在不久後的將來,我們能看見傳統的中華文化和新興的香港文化傳揚延續互相包容下去,壯大中華民族的文化。
《香港製造》

書本作者:廣東話資料館
出版社: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ISBN:9789888716845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