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叩手禮」

作者: nickname-ssm-168154 最後更新: 24/07/2023

  《論語.子路》中說:「君子和而不同」。香港是「美食之都」,也是中西文化的薈萃地,對不同國家的佳餚「兼容並包」,正好反映出包容多元化的中華文化美德,也能展示出奇趣橫生的飲食文化

 

  最近,我翻閱了《回味無窮——香港百年美食佳餚》,這是一本關於香港美食文化的書籍。香港被譽為「美食天堂」,日本菜、上海菜、泰國菜等佳餚均能在香港品嚐。這本書讓我驚嘆中國傳統文化不但源遠流長,還很多樣化。中國文化不只在文武和藝術方面有所成就,連飲食文化也是很多元多藝的,這些光輝怎麼會被漢堡包及炸薯條所覆蓋呢?

     書中的第一章解說了:茶樓茶室的風情,其中一段文字令我久久不忘,書中說:「不少茶樓都有不成文的留位制度,若桌子上的茶杯杯口向天,表示已留座。」這讓我憶起先前我的父親和親戚在春節時的茶樓小聚會,我們泡壺普洱,細味一盅兩件的情況。

     到了茶樓,當然就是要喝茶了。但我看見在親戚給我父親倒茶的時候,我的父親卻用食指和中指敲了桌子三下。在我給親戚們倒茶的時候,親戚們也是用敲桌三下作回應。我對於這個動作感到很驚奇,便去詢問父親:「您們為何要在飯桌上敲桌子?」父親說:「這是叩手禮,意思是用敲桌來表示謝意。」我又不懂,便拿出手機上網查詢著「叩手禮」。一查我便明白了。原來「叩手禮」是在乾隆皇帝私訪時和他的臣子們在民間里發明出來的,因為穿著便服的乾隆皇帝為了在民間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隨性給官員倒酒,官員被突如其來的「逆禮」嚇的不敢輕舉妄動,就以「叩手禮」來代替跪拜。官員們以「手」代「首」,「叩首」為「叩手」所代。而現在長輩們就直接把敲桌代替成我們口頭上的謝謝。

     後來,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外國旅遊,然而我們很想念中國的美食,故走到了華人街,最後走進了一間中國茶樓。學會了「叩手禮」的我在別人給我倒茶時,也表現得游刃有餘。有趣的是,給我倒茶的服務員是一位外國人,他就像當初的我一樣不懂「叩手禮」的意思,於是我便用英語和他解說了「叩手禮」的意義。他明瞭以後,立刻面帶笑容對我表示了感謝,接著又用食指和中指在桌上敲了三下,還用了他那蹩腳的中文說:「中國文化真是很有趣。」,使得我們捧腹大笑。

     這些經歷讓我覺得中國文化這條長河就像長江一樣氣勢磅礡又激流洶湧,亦如長江流域中的生物一樣多樣化。此外,我還發現在觀賞這條河流的不單有中國的同胞們,還有世界各地的人物也沉醉在這漫長的河流中,漫遊長河,開懷大笑。不得不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妙趣横生」,例如:「叩手禮」,這真是一份鳳毛麟角的珍寶啊!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