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_O

學習時不求分數,只求知識。
有人認為學習是為了得到高分,進入理想的大學,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我認為學習不只是為了工作,更是為了自己。學習是獲得知識的途徑,形成技能並使我們產生認知和適應環境改變能力的過程。如果沒有知識的鞏固下,又談何獲得高分?因此學習時不求分數只求知識的學習態度我十分認同。
如今的社會大多會聘請理科的人才,擁有高收入的工作。所以便會出現了一些為了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而變得「不求知識,只求分數」的現象,學生都選理科,而文科無人問津。但若果只顧分數的高低而忽略了知識本身,那麼就連平常中的常識也不理解,變得「小學而大遺」。為了追求分數而放棄去獲得更多知識,更無法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但是我們學習到的知識難道不是為了讓我們應用在生活上嗎?人總不能一輩子都在考試,為了分數而活著。考試總有一天會結束,等到了考試結束那一天,人又該去追求什麼呢?所以我認為求知識不求分數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其次,一個會求知識而不求分數的人是不會丟失目標的。就如愛迪生一樣,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打翻了化學藥品令貨車著火,因此被車長打聾了一隻耳朵,但他沒有被悲傷擊敗,仍然堅持求學。為什麼?因為愛迪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他清楚他求的是知識,而不是求成就和分數。若果只求分數,不求知識。當面對不需要分數的時候,便會變得迷茫,因為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突然消失。而且因為只追求分數而缺乏了基礎的日常知識。就算成績優異,但在基礎的知識上一竅不通,這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高分低能」。人是一個需要目標的生物。如果失去目標便會同時失去前進的動力。只要有目標,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定位,從而找到方向去前進。
而且,學習是人不斷進步的途徑。如韓愈在《師說》提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所以需要學習去學會知識和道理,而不是分數。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獲得知識,並提高技能,增強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而以上所說的得益,都不能通過追求分數去得到。追求分數,只能獲得物質上的滿足,而內在的能力與知識卻沒有得到半點長進。因為追求分數,所以忽略了在學習過程中的得著,令人無法進步。學習的本意是成長並提高能力,追求分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求學。
再者,求知識能令我們品德提高,不然為何會有那麼多人跟隨孔子呢?因為孔子的學問極高,所以才有很多學生向他求學。而他們求的是分數嗎?當然不是,他們除了求學問,更多是求做人的道理,最後才是前途。學習能使我們的眼界更廣,能夠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就能遠離品德差的人,從而成為品德高的人。但追求分數能便成品德高的人嗎?並不能,因為盲目追求分數令眼光變得狹窄,無法分辨好壞,容易被外界影響,令品德變差。因此,求知識能讓品德提高,是良好的學習態度。
有些人認為求知識不求分數是偷懶的藉口。但若果真是求知識,又怎會去偷懶?考試又怎會不努力?分數又怎會不高?求得分數的前提是要將知識化為學識,而不是盲目追求分數。。而且分數只是求學最基本的目的,它只是令我們在求學的路上更廣,更簡單一些。在讀書的道路上,左右我們的是考試成績,有一個好成績才能通過這條崎嶇的道路,才能一帆風順。但有高分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夠的知識,一味的死背爛讀固然會高分,但是腦中的思維也慢慢停止轉動。因為從未有去思考過,凍結了思維。所以求分數真的是好的嗎?追求分數反而使我們的思維變得愚鈍。
我希望現時的學生,不要為了分數而去學習,而是要找出自己求學的真正目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累積知識,提高能力和成長,而不是為了分數強迫者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