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努力學習中文,希望我的作文水平能透過練習提升。
傾聽世界的聲音
世界的聲音有很多種,耳朵能聽到的大家都叫作聲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十分安靜的地方和情境,但分貝根本上不會是零。這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都能聽到各種聲音。
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沒有聲音,就算有山河美景,也聽不到清脆的鳥啼。你能看見歌手華麗的衣服,卻聽不進震撼的歌聲。這些聲音不用仔細聽也能聽到和欣賞。
有些聲音藏得比較深,例如演講者的稿子,你讀了,就能知道他的想法,為何要聽呢?他語氣堅定,你就知道他的決心,他是多想讓其他人考慮他的主張。
那麼為什麼白居易在《琵琶行》裏說「此時無聲勝有聲」呢?有些事情,是靠氣氛來表達的。圖書館裏沒有人說話,身邊的人都在努力做題,準備考試。互不相識的學生同時間在同一張桌子上奮鬥,有着共同目標,讓大家覺得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那比說千萬句「加油,你能行」也要強!心靈上在同一個層次,比同情的話厲害很多。再說一對情侶,四目相投,彼此確認心意,之後再用實際的陪伴和接納,讓感情不用說什麼「土味情話」也能一生一世。這些情況,就真的無聲勝有聲了。
小時候我很怕很吵的聲音,我不懂得主題樂園裏的巡遊是表演,用大聲的音樂傳達正能量。我的哭聲讓父母更累了,身邊的人感受到的正能量也大打折扣。有時候聲音傳達的未必是文字或者實質的信息,而是一種心情。
既然聲音有這許多好處,怎樣才能在應無聲時無聲?同時有太多聲音時,聲音就會產生碰撞,會引起他人不滿,而且沒人能聆聽本來的內容了。別人在講話時,不要隨意打斷,令聲音融合不來。學會欣賞別人或其他物品的聲音,讓聲音帶着美好的回憶。可能這遊戲的背景音樂是你許多年前聽過的;現在又再聽到了,想起那時無憂無慮的生活,更懂得珍惜青春。
只有傾聽身邊的聲音,才能意識到歲月、家人、朋友、世界的美好。我要傾聽世界的聲音,擁抱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