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染黑的羊毫筆

作者: nickname-dgs-271032 最後更新: 11/07/2023

我坐在充滿淡淡墨香的房間,觀賞著我的書畫老師繪畫的筆觸。毛筆順滑的劃過輕柔的宣紙,留下一道堅實的筆劃,在筆尖輕輕提起的瞬間,樹幹的型態也逐漸被勾畫出來。老師握著已被墨水及歲月染黑的羊毫筆,一邊用佈滿皺紋的右手熟練地揮動著他專屬的魔術棒,一邊講解著畫梅花時需要注意的細節,慢慢的變出了心中的畫境。在宣紙上慢慢散開的墨水總是那麼的優雅,一枝枝結實的樹枝從樹幹慢慢長出,梅花在深冬的寒氣裏逐漸綻放,不畏嚴寒,為世人帶來溫暖。小小的花瓣帶著細微的紋路,一團一簇的在枝頭上綻放。


老師小心的放下毛筆,欣慰的眼神帶著慢慢探出頭的魚尾紋,嘴角輕輕的提起,望著紙上快速盛開的花朵。每一次在老師示範水墨畫時,我的心中總會有一種微妙的感覺。不只是看著空白的宣紙由一層層墨水及線條慢慢形成美麗的景色,再次經歷喜歡上水墨畫的過程,更是看著老師每一個筆觸所帶的力道和情感而繪出的故事。可是,只被黑色塗上的宣紙,只有黑色輪廓的梅花,在溫暖中隱隱透露著一股憂鬱。自從老師多年培養的學生們因為學業,工作,經濟,家人等原因逐一離開,老師心中的燈火也逐漸微弱,畫中的風景雄偉中帶著一絲愁緒。我望向老師剛放下的羊毫筆,想起它最初雪白的模樣。或許這就是歲月的嘲笑吧,老師因他對國畫的熱誠,以他的青春換來了熟練的技巧,本來雪白的羊毫筆被染成了黑色,老師的頭髮卻經歷了一年又一年的冬天,被雪花慢慢覆蓋,慢慢的變成最初羊毫筆的白色。然而如同經歷了歲月摧殘的毛筆和老師會逐漸虛弱一樣,和他一樣對國畫有熱誠的人也越來越少。


「你記得那個全球水墨畫大展嗎?聽說它今年會在大灣區巡迴展出呢。」老師在講解完梅花在國畫中的情懷和個性後的一句話把我從我的思緒中拉了出來。


全球水墨大展,二零一七年曾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首次舉辦,是當時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水墨畫展。在二零二一年,雖受疫情影響,但是大展成功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還提供了網上展覽的活動。每次的展覽除了是畫家們展現自己的技術和故事的機會以外,還是傳承及發展這項文化的重要空間和機會。這次的水墨畫大展除了傳統在宣紙上畫的水墨畫以外,還結合了不同的多媒體技術,以新穎的方式呈現作品,是這次展覽的特點,也是老師突然提起的原因吧。


從小,我都會坐在椅子上,看著老師站在桌前,從身後的櫃子拿出佈滿不同顏色的墨跡的竹製筆卷,放在桌上,拿起適用的毛筆開始作畫,眼中帶著一種唯獨屬於老師對水墨畫的熱愛,輕盈的帶著毛筆在宣紙上飛翔,而墨水也恍惚看得懂老師的眼神,將老師的熱誠帶進畫中,與畫中的情感和故事融合。老師曾告訴過我,他希望有一天能夠讓更多人看見宣紙的輕柔,毛筆的強壯,墨水的沉香,水墨畫的優雅。老師經歷過許多年代,也深知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視線會漸漸轉移,那些曾經非常普及的文化便會逐漸消失,因此才成為了一名書畫老師,希望這項氣韻生動的文化傳承下去。這次的大展,除了有傳統水墨畫的五千年間的源遠流長的歷史的紀錄、不同水墨畫家的作品以外,與多媒體技術結合的水墨畫更是水墨畫文化發展的一大步及更為豐富的文化交流內容,相信老師得知這個消息後臉上的笑容會像畫中的梅花一樣溫暖的綻放。


老師從他的房間拿出了他的筆記型電腦,並打開了全球水墨畫大展的網站,一幅幅帶有獨特個性的水墨畫展示在我們的眼前。水墨畫大展從全球不同國家及地區徵集的多幅水墨畫中挑選了五百幅優秀的水墨畫展示,讓許多水墨愛好者欣賞,而展示出的每一幅水墨畫都帶著畫家自己的藝術風格與故事,震撼人心。有的色彩繽紛,顏色驚豔,筆觸充滿力道,乾淨俐落;有的色調柔和,墨水自然地在紙上散開,為作品添加一份朦朧和感情;有的結合了西方的油畫技術,中西合璧,獨特及新奇。我坐在電腦前,欣賞著大展中展示出的佳作,不斷驚嘆著那些畫家們的創意和技術。以黑色的墨水在宣紙上沒有任何的框架掃出一片片荷葉的模樣,再以清晰的線條及運用柔和的色彩寫出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的姿態,以及小鳥在空中自由飛翔的生動模樣,色彩及線條的運用帶出了湖中生態的美妙。那幅畫中融合的畫風和技術,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熟悉感,恍惚是在哪裡看到過一樣;老師客廳中展示的畫作、在博物館中見過的作品、展覽中其他展示出的水墨畫,腦海中嘗試找到迷失的拼圖,卻一無所獲,只好繼續探索這個美麗又充滿驚喜的世界。


我就像只能待在巢中的小鳥一樣,帶著好奇及驚嘆望著一片新的世界,期待著終有一天能夠飛翔的日子,展示自己的翅膀給世人看見。相信被大展選中的作品的水墨畫家們現在已經在天上展翅高飛,翅膀上的優雅散開的水墨終於劃過天空中的雲彩,為巢中的眾多小鳥帶來希望。老師坐在我身旁,帶著欣慰的微笑欣賞著那幅花鳥水墨畫,眼睛彎成半月的形狀,眼角的魚尾紋再次浮回乾燥的皮膚上。


「竟然能看見我的學生,太好了。」


或許,被染黑的羊毫筆並不是歲月的嘲諷,而是老師對水墨畫的努力和奉獻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