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鄉的秋
望著眼前一排排的樹樁,圈圈圓圓,似乎是在揭開被塵封的過去。但,我好像快記不清她的輪廓了。故鄉的秋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呢?我不停地問著自己。
小時候,在遼寧省丹東市那個怡人甜美的小城故鄉裏,每當秋天,金黃色的銀杏葉上最後一抹綠黯淡了,當地的市民總會不約而同地走上那條鋪滿金色絲綢的「黃金大道」。每年秋天的那幾天裏,那條大街的車輛通道總會被政府封住,讓行人得以觀賞大街兩旁的銀杏樹灑下的絲絲金雨。銀杏葉變黃,並不會馬上就脫落,而是在樹上呆一周或以上。每到那幾天,孩子們總是嚷嚷著夜裏不睡覺,就怕夜裏風急,把銀杏葉從樹上一掃而空,第二天就無法觀賞那頗有動感的銀杏葉在風中搖曳的樣子。但幸運的是,我記憶中的銀杏,並不是飄落滿地的遺憾,而是每當我抬頭望向無際的金色海洋時,那一絲保留著的故鄉的純樸和純粹。
那個秋天,九歲的我拉著媽媽的手,一起踏上那滿是金燦燦的銀杏葉的路。踩在銀葉上的第一步,像是在皚皚雪地裏深深地踏上一步。「咯吱」一聲,細碎的薄銀杏像是吹響了秋天到來的風笛。秋風蕭瑟,銀杏飄飄。金黃的銀杏是扇形的,隨風旋轉,肆意舞動,無懼飛揚。銀杏樹就像一排排直立的白楊樹,一眼望去,兩排整齊劃一的銀杏樹是守衛著我故鄉的士兵,只因那銀杏代表了我故鄉的秋。兩排樹筆直挺立著,被枝幹上厚重的銀杏葉壓得遮天蔽日,為街道上的市民遮蔽起一路的暖陽。秋風吹過,猶如灑滿遍地的黃金,美得真讓人驚歎!
故鄉的秋,是當你走在「黃金大道」上,走在石板小巷中,走在深巷故居裏,都能見到那銀杏風姿綽約的倩影。我想,那種秋之美色,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吧。我閉上眼睛,沉浸在浪漫無際的回憶中。寬闊的大道兩旁,唯見那參天銀杏樹冠相交,枝葉扶疏,隔路相擁,詩情如畫。一眼望去,深邃悠長的金黃長廊,伴著日光下斑駁點綴的光影。這,就是我記憶中故鄉的秋。
對,故鄉的秋,是純樸的,更是純粹的。去寬甸漫步蜿蜒的山徑,看看一山的火紅和金黃。去鴨綠江大橋眺望對岸的朝鮮,夕陽西下,一江碎在晚風中蕩漾。去蒲石河探望茂密的原始森森和綿延的山峰吧,聽聽鳥兒和山澗的歌唱。去大鹿島的月亮灣吹吹海風,踩一踩雙珠灘柔軟潔白的細沙。踏踏海浪,撿撿貝殼,再嘗嘗對蝦、梭子蟹、海螺、和蜆子。回到城裏,隨便走進一家小店,點一碗朝鮮冷面,看鄉親們一邊吃著小雞燉蘑菇、殺豬菜、燜子等美食,一邊聊家常……故鄉的秋,就像故鄉的山水,故鄉的美食,故鄉的人民,美得純樸,美得自然;我能融入其中,陶醉其間,得到純粹的享受,並由衷感到驕傲。一個城市,一個人,純樸,自然,就是大美。
秋,過了一天又一天,過了一季又一季,過了一年又一年,仿佛那片片金黃,卻只是無情時間流逝裏的一個計算單位。
「一片扇形的記憶,純粹,卻有著幾許,不堪沉積的痕。」是啊,近幾年來,故鄉的秋那沉靜安寧的節奏,仿佛是被飛速的城市化發展劃出了一道容易察覺的口子。回望故鄉,如今的黃金大道上佈滿了一排排的樹樁,我耳邊仿佛又迴蕩起工廠拖拉機的隆隆轟隆聲,嘈雜中時不時地夾著銀杏支離破碎的聲音。而那樹樁上一圈一圈的年輪,仿佛是訴說著封塵已久的時間和痕跡,亦或是在陳述著被人遺忘了的過去。
故鄉的秋,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呢?我想,眼前這一番景色,已經無法給我答案,只有那在記憶中若隱若現的、在風中搖曳著的銀杏葉,才能給我答案吧?看著眼前,我不禁感慨萬千,只得閉上眼睛,深深陷入那似水流年的回憶中,任由故鄉的秋、那樣的純樸、那樣的美,深深烙在心中,成為記憶中永遠抹不掉的泛泛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