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個沙漏,每個人都希望爭分奪秒,在金黃的沙子流淌完畢前,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要做的事、該做的事。現代人生活節奏急促,我們都在人生的路上急匆匆地趕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許靠得更近、或許離得更遠,、又或許擦身而過。有時候,我們無暇細心留意身邊豐富多彩的景物,只顧不斷往前看,把耳朵封得密密實實的。試想想,你何時曾在繁忙的生活中抽身,停下來仔細傾聽四周的聲音?
我們經常抱怨自己的時間表被各種繁瑣的事情霸占,卻鮮少出外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還記得疫情爆發前,我和家人到貴州遊覽。一接近黃果樹瀑布,我們便能聽見它的咆吼,彷彿在向我們示威,告訴我們它的壯觀之處。又舉例説我們乘船渡過一個湖泊時,我閉上眼睛靠後,把耳朵張開,便能聽見水中的魚兒輕快地游泳,麻雀的啁啾及山雀偶兩清脆的鳴叫,伴隨著小舟輕輕渡過湖面的擊水聲,簡直形成一首水中的交響曲,讓人聽了心花怒放。大自然的生音多不勝數,無論是風吟,是雨訴,是蟲鳴,是鳥唱,是樹葉墜地,或是雪花飄飛,這些細微的聲音都一一訴說 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只要我們願意抽空傾聽,就能感受到世界之廣闊無垠。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視覺是五感中最重要的一項,但是我可不同意這種說法。香港有一家機構提供「黑暗中的對話」體驗,志在讓參加者體驗視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方便。甫踏進房間裏,眼前便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此時眼睛不能「眼看四方」,就只能「耳聽八方」了。試想像視障人士失去了視覺,其他觸感便自然會提升,耳朵就能接聽更多的聲音以彌補眼睛的不足。可見耳朵的傾聽能力是不容忽視的。
有時候,我們與其一味傾訴自己生活上遇到的難關,不如嘗試換個角度思考,以傾聽者的角度作出判斷。其實,不止傾訴能讓人感覺解下了包袱,傾聽亦能使人消解煩惱。當聆聽別人的傾訴,無論是同學、朋友、家人、甚或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傾聽者為別人解憂,一會自我感覺良好。當傾訴者把煩惱拋諸腦後,就像跟傾聽的人分擔了一份包袱,雙方的關係亦會漸漸變得越來越好。因此,如果有空,大家不妨嘗試用心傾聽朋友的心事,為別人解開心結,因為一雙願意傾聽對方的說話的耳朵也能給人一點窩心的安慰。
除了聆聽別人的心聲外,我認為傾訴及傾聽社會時事亦非常重要。古語有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年青人,我們是國家、以至世界未來 的棟樑。社會裏有來自不同人的聲音,爭著為某事發聲,而我們要從各種觀點與發聲中慎思明辨,以和而不同的胸襟去傾聽爭鳴,同時尊重各人的言論並清楚分析。
在世界的萬千把聲音中,每一種聲音都有其意義、價值所在。因此,我們要擁有清晰的頭腦,細心理解身邊所發生的人和事,既要明辨是非,又要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正確理智的選擇。但願我們在傾聽的過程中保留白我,並時刻關心著周遭的環境。
那麼,你又有認真仔細地聽萬物的傾訴嗎?
只要放慢腳步傾聽,才會發現世界如此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