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華文化

作者: iiayoo 最後更新: 26/06/2023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長河至今已流淌了數千年,卻依然經久不衰。我們在今世的課堂中亦不令儒家,道家等思想的文章,使年青人的思想與前人碰撞。而今天要寫的這本《中國文化導論》將帶領我們深入宏大的,全面的中國文化其發展路程及其特點、內涵。

  由於文化多元以本文的篇幅是絕不能全然概括,所以今日我們將選其部分特點來進行探討。

  首先,是人文精神方面。根據書中〈思想宗教篇〉寫出「人文精神應解釋為一種對人的尊嚴與價值予以高度重視的態度和信念。」而中國文化有重人文精神的態度相信多是受儒家所影響。儒家為當時社會盛行的思想主流且其注重於今世生活中追求理想人格的完成,生命意義和價值都能以個人達至。這不正正就是人文精神嗎?

  而我們再觀回我們所處的社會——香港,是依舊能體現出該思想的。一是香港社會內普遍追求「活在當下」的思想,從而去嘗試、體會一些具挑戰性的事。由於不想為自己生命中留下遺憾,因此極力追求人在世上的突破個人的價值,不渴求下世的自己去幫自己彌補未成的夢想。從此,我不難看出香港人對人的價值的高度重視和追求。而我記得一位香港土生土長的作者——唐啟灃先生亦在我校中分享其為了在今世不留遺憾,以「活在當下」的精神去嘗試跳傘,由此可見港人重人文精神。

  二是人的尊嚴。尊嚴的重視則是對命運不公的不屈服,做到剛健自強的人生態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則說明了這則態度,港人亦具備。香港經歷了一段混沌而黑暗的時期,疫情接踵而來,一次又一次的重拳出擊使人毫無片刻喘息的機會。可幸運的是香港堅毅不屈的精神正逐步使自己走向光明大道。就如香港航空龍頭國泰,本因香港為航空樞杻前程似錦,卻不料疫情來敲門,虧損愈70億。幸好其具備着自強的態度,以裁員等下下策來堅持。所幸,今年全球回歸正常,國泰以及香港繁榮都指日可待。剛健自強、不輕易屈服於不公正,是對人的尊嚴的重視,亦是香港社會重人文精神的體現。

  而中國文化亦講求中庸之道。也就是主張凡事當以平常心處理,不走極端。而在〈倫理篇〉內,作者提到中庸之人各取狂者與狷者所長。有狂者的進取,又涵有狷者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這就是中庸者折中的成果。但真要做到也仍有難度,在朝廷不乏看到勾鬥角的人,如宋詞〈青玉案〉有不同合污之心的辛棄疾卻又不進取,行使中庸之道。由此極少人能成功,但該心態有幸被延續下來,使後人能履行。

  先就進取而言,不必以太複雜的例子述說,以文憑試就足夠了。每一位學生都拼盡全力,力求得到心儀大學的錄取,成就未來美好的職業,這就能看出他們進取的心態。舉個真實例子,根據新聞有一位學生他生於基層家庭,且還是新移民。家庭困境和英語基礎差使他更為辛苦,因為無法補習,只能靠自己彌補。可最後,他成功獲以英國的大學錄取,可見其進取、努力。倘若他不思進取,那便沒有被大學收取的機會。因此香港內的學生是具有進取之心。若少年們都如斯般進取,那還用談及國家內的人嗎?不用,因為「少年強則國家,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是國家至高的財產。

  而不同流合污方面。以個人認知來說,香港人們遵紀守法,香港官場上爆光出的貪污事件屈指可數。根據貪污感指數(排名愈高愈清廉),香港是居於12的高位。可見就算世界上的貪污事件屢見不鮮,香港人們也不同流合污,以高芳自潔的形象立足於世界。港人在擁有高尚的情操之餘亦能擁有進取之心。這中庸之心推送香港從眾多國家中突圍而出,能蒸蒸日上,能繁華昌盛。可見這中華文化的成效力、影響力。

  「道德」二字早以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到底何為「道德」呢?根據書中〈論理篇〉所寫:「是以仁為出發點,義為基準,禮為實踐。」仁是一種推己及人的心態,義是一種行正當事情,禮是一種以適當行為去體現的方式。我認為這道德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但在網絡社會上就有所欠缺了。

  在現實之內,其實大至幫助國家制定政策,小至把路上的垃圾拾起,這些事情很多人都能做到的,都是合於道德的。現在談論的道德不是合法規這麽簡單,而是儒家中有「義」基準,「仁」出發的道德。雖然我提及的例子似乎有天差地別之距,可他們都有為人們着想,是合宜之事的共同點。前者自不用多說,制定政策則必是為使人們能有光明的未來,是正當的,是推己及人的;而後者拾起垃圾則是為了社會更乾淨,舒適怡人,雖有些間接,但亦是由他人的角度去出發。由此可見,社會內有數不勝數的人都能做到,可見道德對我們深遠的影響。

  雖然網絡上與現實的是同一批人,但他們之間的行為可謂是天壤之別。他們藉着網絡匿名做出許多不合道義的事。例如將別人「起底」,發佈惡意言論導致網絡暴力,甚至頻生網絡詐騙。他們以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無人知曉自己身份就肆意妄為,不恰當之外還妄顧他人利義,何談道德?網絡科技的發展是為人們的生活質素帶來改變的,而非為個人抒發情感的途徑。無論在任何環境,我們都應銘記克己,別成為極度貪婪的利我主意者。且牢記,網絡從不是非法之地,道德也應具備,才能使物盡其用。

  最後,「百行孝為先」這句話就可看出中國對孝的重視。現代人均不否認應自己有能力後去報答家人的恩情,飲水思泉的思想使我們會行孝。而具體行為則是提供金錢、物質方面滿足。可這足夠嗎?很顯然是不。老人到了這個年紀最渴望的莫非自己的子女多陪伴他們了,所以只有物質沒有精神層面,何談足夠?況且精神層面的關愛、照顧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現代的人真的不應以「工作忙」為藉口,不應等到失去了才來懺憾自己做到不夠,不應最後才來感慨時間流逝得飛快。請記住,要珍惜眼前人,珍惜相處的機會。

 

  希望我們文化的長河永不乾涸,文化能宏揚,能在融入外國思想時,不忘記自家文化的好。不要在時代進步之時,落下了中國文化。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