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作者:也斯
剪紙讀後感
我要講及的書是作家也斯的作品剪紙。也斯,是一位為文壇做出巨大貢獻的作家,拿過無數獎項,作品也被翻譯成英、法、德、日等多種語言,並曾在香港、德國及瑞士舉行個人詩與攝影展。聽起來很厲害吧?
而要好好地講這本書,就要從兩個人說起。因為剪紙運用了兩條主線的敘事手法,所以故事裏有兩個女主角:喬和瑤。喬代表現代化,西化的女性,喜歡剪下外國雜誌,外型氣質亦被誤以為是法國人,日本人⋯⋯ 反正二字概括下來就是洋氣。而另一位主角則截然相反,非常傳統,喜歡剪紙(新年那種紅色像窗花的圖案),喜歡粵劇,喜歡中國文學作品。所以從外觀,從喜好,從一些側面描寫,相信讀者,甚至只聽了這些基本背景的你們,肯定覺得這小說在表達 舊和新,東方和西方,傳統和現代的一種對抗、對立。的確如此,但是我個人感受好矛盾,一邊感受著天秤兩端的拉扯,一邊覺得,我好像這兩位女性相見啊。
兩條河流總會匯入大海。於我而言,如果她們在人海相遇,一定惺惺相惜,因為,她們都是被社會邊緣化的靈魂。瑤就很好理解了,堅守傳統文化已經過氣,但是喬呢?她不是人緣不錯,還有個熱烈追求者嗎?在這裏要引用一下作者的話:公司的人一定想不到她回到家就站在牆邊跟鳥說話。和公司裏的開朗相反,其實她內心世界很寂寞的。而且作者對喬的語言描寫也很值得關注,她思維很跳脫,說的那些話老實說我也看了幾遍才明白,很混亂很混亂。別人問她要說什麼秘密,突然跳到 要喂鳥了。講著幫寵物洗澡,突然說自己喜歡青山的溫水治療。當我在思索是不是此青山非彼那個青山,她又說自己之前在尼泊爾吸食大麻。或許就是西化這種形象,別人只會中性地覺得她特別,甚至崇洋媚外的人會把這些理解為一種高級,遙不可及。
在這裏插幾句前面提到的追求者,他追人的方式是:把一些很深情的文言文剪下來偷偷送給他,而在喬看來,她認為這男人對她幻想過度了,所以形象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好形象能吸引別人靠近,同時也會成為兩人溝通的屏障。
說回喬的思維跳脫,其實我覺得堅守傳統的那位瑤,說那些沒頭沒尾的話,也可以理解成思維跳脫,可是,在小說裏她的標籤就是瘋癲。明明都是兩個堅守自己喜好的人,明明都是在變化太劇烈的香港七十年代當中的受害者,一個東方一個西方,因為刻板印象,呈現出來的是一個老土一個高檔。
我想這是作者故意為之,故意讓讀者發現社會裏存在的這些偏見,同時,我想看似迂迴的這兩個女人,借助也斯為她們製作的這小說時空,像照鏡子一樣看看對方,找到不被世俗困住,屬於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