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具
世上有一款面具,一旦戴上了,便久久不能脫下。這種面具不是派對用的那些,也不是戲劇中用的那些。它是一個隱形的面具,把一個人的內心與外間與世隔絕。小時候,我很怕別人看到我一塌糊塗、一事無成的一面,認為在別人面前呈現「完美」的自己才算得上好、算得上得人喜愛的孩子。因為這個面罩,使我無意中跌入了漩渦,把自己逐步逐步蠶食。
在長輩面前,我總會拘謹起來。每逢佳節,尤其農歷新年,怎樣也不能敵過長輩的「慰問」。被問到學業成績時,我的回答一定離不開「不錯呀」或「還可以吧」。目的不是為了停止他們的拷問,而是不能在他人面前披露我有比他人遜色的地方。當他們問到我的理想時,我也只會一笑置之,難道告訴他們我對未來毫無方向感嗎?而每次與長輩對答,不免會聽到「小時候要用功讀書,考取好成績,長大後才能有一番成就」等的話語。我知道,每句話通通蘊含着他們對我的期望。於是,我便不敢告訴他們現實中的我。處於一個學習競爭強勁的環境,相等的壓力衍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我卻需要假裝自己能夠輕鬆對待,完全覆蓋自己弱小的一面。為的,就是希望別人看見自己完美的一面,秉承著「你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的態度。
在朋友面前的我,是一個燦爛樂觀的少年。生活中,總不會所有事情都順着心意走。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小至測驗中努力和成績不成正比,但仍然會形成一根刺,使心房疼痛著。可是,我從不告訴任何人。雖則我十分在意,但我也只會假裝若無其事。即使走進絕望困境中,表面也要顯得樂觀開朗。我怕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別人面前,我怕他們看見我的缺陷時會嫌棄我,因此我只會把真正的自己藏在面具背後,竭盡全力成為那個在所有人眼中值一百分的人。
直到一次,我參加了一個學園領袖培訓計劃徹底改變了我。這個計劃的目的是要讓同學加深對不同情緒的了解,從而學習如何應對它們,在同學們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正確的援手。導師叫我們用紙筆記錄近一星期星期令自己煩躁或不安的事情,然後與同學分享。我初時對和同學分享還有點抗拒,但迫於無奈下,始終還是要面對。我告訴同學,最近令我最擔憂的是數天後的中文統測、數學小測和化學測驗,因為我怕自己應付不來。同學聽到後,臉上掛着一絲驚訝,她說她一直以為我從不憂慮學業,因為我以前即使在測考前夕,仍然似乎十分輕鬆。然後她也告訴我,她自己也對快要來臨的測驗、考試感憂慮。我們在此話題談了很久很久,這是我第一次放心地跟別人訴說着我的擔憂。我發現,其實別人根本不會介意自己,而且還能讓自己好好釋懷。
現在的我,正在努力卸下面具。我不怕跟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不足。我不再執着於在別人面前,呈現完美的自己。我經歷的事情,別人也有可能曾經經歷過,可以給我實際的建議,或至少一番安慰的說話。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因此我更加需要學懂接受自己的缺陷、欣賞自己。以前的我,常常因介意別人的看法,而不為意地束縛了自己,努力把自己收起來。但自從想通了後,我發現在別人面前放開自我,才是最舒服最自由。放下執著,我才享受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