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

作者: 溫雅惠 最後更新: 29/05/2023
「我的夢想」黑板上赫然寫着四個大字,因為今日所學的內容講述的是主人公追逐夢想
時,儘管遭受許多質疑,也努力堅持下來,成為了鼎鼎大名的作家。老師因而要求我們圍繞着
主題寫出我夢想。安靜的班房中開始傳來筆與紙磨擦發出的沙沙聲,大家都奮筆疾書,我轉頭
看角茖,一個穿着樸素,皮膚黑紅,臉上還有着嬰兒肥,紮着麻花辮的女生與周圍格格不入,
滿臉愁容,筆尖輕輕觸碰着白紙但卻遲遲未落筆。
柳芳是我從小學玩到中學的死黨,家境清寒。她父母都是農民工,不捨得她成留守兒童,
就帶着她來到城市,拿着甚微的工資,在一間小小的出租屋裏,抱團取暖。
下課鈴響起,我一溜煙跑去柳芳那,問她寫了啥,結果她一筆未動,紙上寫着三個歪扭扭
的大字——「不知道」。我看着柳芳愁容滿面,便說:「柳芳,老師說夢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期
望,想要努力去追求,實現,你曾經有過一瞬間這樣的想法嗎?」她沉思,紮好的麻花辮變得
越發凌亂如同雞窩,開口說話對上我焦灼的眼神,迫切的想讓她想自己的夢想,動作遲疑了幾
秒,垂下頭,說了句:「我不知道。」這個話題也在這一聲中結束。但是它似乎成為了柳芳心
中的結。
放學之後,她跑過來跟我說她想當老師,我問她為甚麽,她似乎想到我的問題似的,相隔
一秒的時間說出:「因為我喜歡林老師,他對我們好好,所以我也要跟他一樣做老師!」我聽
到後問她:「柳芳,但如果你除去林老師的緣由,還有當老師的理由嗎?」剛剛還滿臉笑容的
她,嘴角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往下垂。
第二天早上,她又跑來跟我說:「我要在金融行業闖出一片天!我長大之後要報答父母對
我的養育之恩,有錢有勢我就可以為所欲為,我爸媽想要啥我給啥!」「嗯可是你真的想金融
行業持久的幹下去嗎,你可能要過着夜以繼日,焚膏繼暑的日子,你願意放棄你一直說要永遠
享受能早睡早起的日子嗎。」場面陷入尷尬,如同一百隻鳥邪在我們上空中發出嘎嘎嘎的叫聲
「......我覺得我應該不願意。」就這樣,柳芳日復一日的對我說着自己的夢想,但都被我一一
駁回。「柳芳,這些都不是你真正的夢想,也不是你所期待的未來,如果已經肯定了自己的夢
想,你就不會在我久駁你的時候有所動搖了。」......又是一陣沉默,柳芳幾個月都沒再對我高
談闊論。
直到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一日,柳芳來到我家作客,我的迎客之道便是馬上打開電視,把自
己收藏的零食一一掏出,因為柳芳家裏的電視是一個老舊的方形電視,年代久遠,打開便會傳
來一聲刺耳的聲音,說是電視,實則就算是個擺設,所以她一來我們就會圍在一起看電視。十
周年國慶,各家各戶打開電視都有一致的目標,那便是觀看國慶儀式的線上直播,那場面可以
一個壯觀宏偉。十點,閱兵儀式開始,激昂的軍樂聲拉開了國慶閱兵儀式序幕,陸軍學員方
隊、空軍學員方隊等徒步方隊,喊着口號,精神抖擻地經過主席台。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屬女兵
方隊了,穿着零七式的春式的春秋常服襯着自信的臉龐,邁着整齊劃一的步伐向天安門走去,
我看得着迷,身旁的柳芳拍了拍我,我轉頭看去,她雙眼緊盯屏幕,張開嘴,看得貌似比我還
入神,可以說是雙眼冒着光,手卻在我手臂上不停的拍打,我吃着零食問她:「怎麽了,怎麽
了?」「我知道我的夢想是什麽了!」說完句話,她轉頭看向我,目光堅定:「我要參軍!」
說罷便跑回了家,留下我一個人愣愣地坐在椅子上。
第二天,我問柳芳:「你昨天說想當女兵,這可比你上兩次的還要更讓人不可思議,你不
可以因電視上的女兵很霸氣,就想要當女兵,你要知道他們可是經歷了很艱難的訓練,更別說
夜以繼日了,你可能要在寒冷的夜晚站崗,還要在炎熱的天氣下鍛練,見父母的日子更是會大
大減少,你想好了嗎?不要這麽衝動。」她雙手搭在我肩膀,日光堅定看著我:「對,這就是
我的夢想,我沒如此堅定過,我願意接受這些挑戰,你終有一天會在閱兵儀式中看到我的身影
的!」那天的天氣很陰暗,但不知怎的,有一束光卻突破了厚重的雲層照耀着她......
高中一到,她便轉學去了軍校,我們的聯繫也沒有隨着距離而減少,她高中畢業,我去了
她所在的地方看望她,她如同經歷了一場大蛻變,留着一頭清爽帥氣的髮型,臉上的嬰兒肥也
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張五官略深中性英氣的臉,挺直的腰板,透露的氣質是普通人所不
能敵的。
過了五年,她告知我她要代表武警女兵參加下一年的閱兵儀式,而且是首次亮相兵場。
當天,我受柳芳父母邀請,來到了他們在城中新買的房子,柳芳這些年儲存了不少政府給
予的津貼和工資,為父母買了一套房。十點到,閱兵儀式開始,我們都坐在電視機旁找尋柳芳
的身影,最終在一聲「找到了!」的叫聲中,我與她的父母喜極而泣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我望
向天空,柳芳你真的做到了!
尋夢路程可能會迷茫,可能會使人不知所措,但當你發現自己的夢想時,即使再難再苦再
累,也一定要堅持,正如威爾遜曾說:「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大夢想家,在冬
夜的火堆旁,在陰天的雨霧中,夢想着未來,有些人讓夢想悄然滅絕,有些人則細心培育、維
護,直到它安然度過困境,迎來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總是降臨在那些真心相信夢想一定
會成真的人身上。」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