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

作者: 羅宛兒 最後更新: 26/05/2023

儘管最嚴重的一波新冠疫情已經過去,但其造成的餘波仍然令人心驚膽戰,每週不斷攀升
的確診數字,令人應接不暇的隔離令和封小區令,天天都要掃的場所碼和粵康碼......所有的一
切,皆在提醒我們;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的,已經大不同了。
然而,若要問起我國「青年一代」的奮鬥精神會否因這不同的生活而有絲毫減弱,那答案
必然是否定的。畢竟如今可不是貧困潦倒,人民生活條件惡劣的「中世紀」,而是生活素質提
高,機遇千變萬化,只要有一技之長便可放手一搏的二十一世紀。青年人那「我命由我不由
天」的精神不但不會因為疫情這把火而被燒得破損不堪,反而會像野草般,愈燒愈旺。
其實,早在中世紀前,年輕人的奮鬥精神便已經有之。為驅逐匈奴,維穩漢朝邊境做出貢
獻的漢代名將霍去病,十八歲便升為剽姚校尉,親自領兵深入大漠追擊匈奴,積累了許多豐富
作戰經驗。在霍去病二十二歲時,他和舅舅衛青率軍前往漠北,將匈奴軍趕至狼居胥山,一勞
永逸地清除掉了匈奴這一邊境威脅。霍去病並不是這種青年奮鬥精神的開創者,他是一個繼承
者。他用自己短暫卻精彩的一生演譯了甚麽叫「年少有為」,鼓舞了不知多少青年人追逐夢想
的決心。
既然在中世紀前便已經出現像霍去病一樣勇於奮鬥的豪傑,那當代青年人熱血,敢於實踐
夢想的精神便不用多說了。北大博士生劉拓為實現自己探索文物古蹟的夢想,親自前往戰火連
天的阿富汗尋求中東古蹟,用自己充滿血淚的冒險經險寫下《阿富汗訪古行記》;被稱為「河
狸公主」的自然保護員初雯雯為了保護岌岌可危的烏倫古河流域生態圈,只身遠赴新疆,在當
地成天設立「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喚醒現代人的環保意識。
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代年輕人也許不用像劉拓,初雯雯般拋頭顱,灑熱血,為了自己的夢
想不惜搭上大半個青春。但當家國需要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挺身而出時,年輕人們不退縮。
兩年前的武漢疫情之役,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貢獻社會,敢作擔當的一面。大批「九零
後」醫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前往疫區救死扶傷,從病魔手中搶回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一個人
的力量也許是薄弱的,但在全國各地年輕醫護人員都不懼困難,「逆行」前往武漢疫區支援的
情況下,那疫區,最終也迎來了「零病例」的曙光。
由此可見,青年人積極奮鬥的精神不僅在之前的千百年延續着,現今也在發光發熱,這是
值得敬佩的。然而,若我們只是懂得敬仰「九零後」前輩們的奮鬥成就,而不懂得靠自己的雙
手打拼出一番未來的話,那這積極奮鬥的精神無論先前燃燒得再旺,也終究會熄滅。
我們年齡尚小,不必真的像文章裏提到的那樣前往邊境戰場,踏訪古蹟和自然保護區,上
一線抗疫......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將來不可以做到這些事,畢竟我們的將來有無限的潛力和
可能,而這無限的潛力和可能建基於堅實的基礎上,從現在開始,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每一份學
業,用心溫習每一次測驗,這堅實的基礎才能打牢,這無限的潛力才能發揮。
要想實現「我命由我不由天」,追求夢想的話,那就先做好手頭的事,做到「一步一個腳
印」吧。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