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憤怒

作者: nickname-kck-446280 最後更新: 11/02/2023
  憤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狀態,涉及對自我感到挑釁、傷害、威脅、強烈不舒適、不合作反應,由此可見,憤怒是一個被動的情緒,若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人便會憤怒。

  我認為憤怒是十分重要的,是對不好的事情的自然反應,以憤怒的情緒來反應自身的不滿,就如我們身體中絕不可少的反射動作般,可是人們卻為「憤怒」,幫助我們釋放負能量,表達自我訴求的好工具冠上了污名,認為「憤怒」是不要得的一種情緒,並認為它是一種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現。但正如我上文所說的,「憤怒」是必要的人體反射動作,有利於壞心情的釋放,又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中之重,就好像我們碰到熱水便會立馬收起手,人體的反射動作作為我們避免物理上的傷害,而「憤怒」便為我們避免心理上的創傷,可是為何人們總說要壓制憤怒,不可表達呢?我認為其中之重並非憤怒本身,而是憤怒的時機。

  假設你的上司在和其他公司開會時不小心將你的創意誤當作其他同事的,你心中自有不甘吧?但倘若你在和其他合作方開會時當場向上司表達不滿,並大發脾氣,令雙方陷入尷尬,更令你合作方認為你的公司人事不和睦並大發脾氣,令雙方陷入尷尬,更令合作方認為你的公司人事不和睦,事情也不能好好處理而落下壞印象,就會被人說你不識大體,不懂忍讓,但反而,若你在和他放開會時忍住不發怒,而是完結會議後私下向上司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便會被人認為是懂得容忍,亦有勇氣為自己的權益發聲。林則徐在進行禁煙活動時,常常發怒,可是得知他的憤怒可能令小人有機而乘後,他便會忍住,難道在為影響國家未來前程的重要大事下不能多上心,再為了這不良風氣而感到憤怒有錯嗎?所以憤怒是沒有錯的,有分對錯的是憤怒的時機。

  孟子的《論四端》中提及人總有惻隱之心,會為他人不幸的遭遇感到同情,而惻隱之心正是仁的開端。你在馬路見到老人家比別人推倒,你會為老人家感到擔心,更會對推老人家的人感到憤怒,所以憤怒絕不是一件壞事,人總有七情六慾,而能夠為不公的事而憤怒更是我們發揚仁的開端。

  唐朝詩人杜甫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記下了當時唐代人物因國家受難而跟着受苦,他心懷國家和人民的安樂,更為當時的情況和人民而感到痛心和憤怒,所以他以詩句來抒發自己的憤怒。若果沒有到付因為民深切的憤怒,又何來如此多的好詩句名留青史呢?再進一步說,若當官的人沒有為位平民百姓不好的遭遇而感到憤怒之心,又怎為一個好官呢?若果沒有為百姓的不公而憤怒的官員,又怎會有一個好社會呢?所以「憤怒」是尤其重要的。
 
  「憤怒」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我們表達不公的工具,有惻隱之心的表現,更是組成一個好政府,進而有一個好社會的必要,只要我們能掌握好「憤怒」的時機,他便不會再被認為是不理智的象徵,而是一個人人皆需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