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當呼吸化為空氣》有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30/10/2022

 

《當呼吸化為空氣》這本書是美國一位具有天賦的神經外科醫生保羅的回憶錄,先講述他在亞利桑那州金曼的童年生活,與大自然親密無間的接觸成為他了解生命的最佳途徑,亦是他童年深刻的回憶,在記述到他受父親影響和自身的好奇心驅使之下,他開始對人類的大腦感興趣,決定棄文從醫,開始了耶魯神經外科醫學生的歷程。當中他寫到成為醫生過程的艱辛和實習的疲累,以及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例,啟發他立志成為病人和家屬的「領路人」,後半部分講述了他正值三十歲的人生高峰,發現自己身患末期癌症,而且病情正在逐步剝奪他的生命,為他的人生帶來急劇的變化,失去為自己計劃好的未來,也不肯定自己還會有多少天的生命。他要停下事業旅途,接受一系列痛苦的治療,希望去拯救自己的生命,他一直以來在醫院的同一間病房裡看過無數病人,為他們解釋疾病的診斷和手術,但是他再次走入熟悉的病房時,他的身分由醫生變成病人,當他的病情緩和時,他仍 義無反顧地在醫院內拯救生命,當癌症再度復發,他在手術室完成最後一次執刀手術後,正式卸下醫生身份,以此形式向自己畢生的志業作完美而沉默的告別。書本的最後由保羅的妻子露西所寫,紀錄了保羅臨終前的生活點滴和她對保羅說的「心底話」。以上便是書本的內容簡介,我認為這本書每個活著的人都值得一讀,感受生命的重量和意義。 


此書作為晚期癌症病人之作,我以為書中會有很多悲痛的段落,然而只有作者保羅真實質樸的筆觸;我以為書中生死之別的內容會令我不禁熱淚盈眶,然而我卻深受啟發,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以為書中內容會加深我對死亡的恐懼,然而保羅教會了我面對「死亡」、「疾病」的從容和生命的意義。

首先,這本書令我見證到醫者的偉大、神聖的責任感以及重要。書中有描述到保羅在斯坦福住院部高強度培訓的工作日常,無數個清晨筋疲力盡地回到家,天沒亮又離家上班,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是奢侈,他從初次解剖人體到在神經外科面對不同程度病情的病人,主刀無數臺重要的手術,令他從一個剛接受培訓的醫學生變成為神經外科總醫生。保羅甚至在確診身患癌症後,在身體不適下,仍堅持回到醫院工作和主刀手術,對自己的病人負責,挽救他們的生命之餘,引導他們度過人生中艱難時刻,可見保羅即使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照亮其他人的生命,我心想:保羅是需要多麼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強忍痛楚,堅守他的工作,那個叫「醫生」的崗位帶給他的不只是高薪,而是真正的熱愛和責任心。看到這裏,我想到現在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當香港陷入第五波疫情之際,醫生們仍堅守崗位,一直秉持救病請危的使命,他們在醫院救治病人,但擔心有機會將病毒帶回家,傳染家裏人,而選擇住酒店,甚至在私家車內休息,犧牲與家人寶貴的相處時間,我心想 :醫生們面對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他們會恐懼嗎?是怎樣的信念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迎難而上?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他們與保羅一樣,是對醫生這份職業的熱誠和對病人的責任感支撐他們走下去。我在疫情之際,決心去體驗醫護的高強度工作,我作為志願 者,換上捂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為前來做核酸的居民進行掃碼工作,由於不停地緊張工作,肩膀感覺非常疲累,手指關節也漸漸出現不適,在完成四小時的工作後,脫下防護服那瞬間,汗水沾濕了整件單薄的衣服,大腿也累得發抖,我無法想像醫生們是如何站立和專注幾個,甚至十小時以上完成一臺手術,與我在學業上的繁忙和疲累跟醫生相比,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此在自身的體驗和閱讀保羅的書本後,我對醫生產生了無比的尊敬、敬畏之心 。

其次,這本書令我明白到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書本中,保羅兒時看見父親親切地與病人交流,春風化雨般在病人心中建立信任,讓保羅倍受啟發和鼓舞,加上保羅在母親鼓勵閱讀之下,對文學有深厚的興趣和功底。父親的形象和母親為保羅帶來的文學力量,令他更懂人性、更懂人心,成為具備同理心的醫生和人。因此有次保羅心裏早就確診了病人得的是惡性膠質瘤,最糟糕的那一種,但他說的委婉輕柔,隨時察言觀色,看病人和家屬行事,因為他明白自己治療的對象是人,需要時間消化悲劇,可見在保羅父母的正確言傳身教之下,令他成為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為身邊的人帶來正能量。這令我有所啟發,現實的青少年會說髒話,以暴力來解決問題等,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從父母身上得到的「身教」,由此可見怎樣的家長造就怎樣的孩子,一個毛病多多、不求上進、毫無責任的家長,怎麼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呢? 也正是因為此,導致社會出現一些校園欺淩等事件。有見及此,父母應以自身為孩子榜樣,把工作、生活以及人生每一個當下做好、做的不留遺憾,為孩子傳遞正向的價值觀,讓他們明白人生的意義就是人們每一個行為賦予生命的色彩,培養他們成為有包容心、善良、同理心的人,有助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而保羅的父母對此做出最好的示例,值得父母們參考學習。

再者,書本帶給我的第三個訊息是生命雖然是有限的,但愛卻是無限的。愛,是我從保羅身上學到最珍貴的東西,是從書中感受到最多的東西。從保羅少年時對自然的愛、對小鎮的愛,那麼純粹乾淨;到大學時對文學的愛、對醫學的愛、對生命的愛,那麼熱情激烈 ;再到病入膏盲之後,對妻子的愛、對女兒的愛、對家人的愛,那麼溫暖真摯。正如保羅的妻子露西所寫:「我們其實是明白到了,直面絕症的方法之一就是深愛。」家人的愛允許保羅敞開心扉、展露脆弱,就算因此就算身患絕症,保羅也活得充實、充滿希望,度過目標明確、意義深遠的每一天。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去年因癌症離世的爺爺,因為學業關係,我甚至連他患病的消息都一無所知,仍如往常一樣每週與他通一次電話,我後悔到:要是我能每一天與他通電話,讓我和家人的愛陪伴著他,也許他也和保羅一樣,不會覺得自己是「將死之人」,而奮鬥到至死方休了。社會近年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患病和癌症的人越來越多,我決定把我那份悲傷和後悔之情化為動力,希望如保羅一樣把愛帶給每一位病人、身邊的人,繼續散播下去,所以我希望讀者都可以積極做義工,以愛去激勵感染每一個人 。

最後,我佩服保羅能直面死亡的勇氣,他教會了我當面對恐懼時,只要直面它,便會消失。保羅在書中寫道:「因為我必須學會以不同方式活著,我會把死神看做一個威風凜凜、不時造訪的貴客,但心裏要清楚,即使我是個將死之人,我仍然還活著,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 。」面對死亡的恐懼,保羅沒有一直消沉,他是堅強、勇敢的,開始見證自己的死亡之旅,化恐懼為力量,寫下這本書,記錄他的餘生,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死亡」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就如《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大忌諱,但保羅的故事告訴我 : 生死不就是人生需要直視的嗎 ? 因此,我想到人生必定有各種恐懼,只要學習保羅般直視它,便能迎刃而解。從個人而言,我兒時曾被小狗抓傷而對狗只產生了恐懼,但當我家中來了小狗之後,恐懼便化為從容了。從社會而言,對現實奧密克戎病毒有恐懼,會不敢出門,不敢聚集,但當我們在家中隔離、打疫苗、建立臨時醫院,恐懼也自然消失了!原來當我如保羅般直面恐懼,它自然消失!

我在看完書本後,最想送給自己兩句話 : 我健康的活著,沒理由不好好珍惜身體;生命的自由和尊嚴來之不易,我沒有理由不活好每一天。

謝謝你,保羅,向您表達我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緬懷!你的精神永存在世人心中。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