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帶著目標去學習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2/10/2022
現代社會中,人的一生普遍有十多年都在學習中度過,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成績?為了父母的期望?因為制度下必須學習?抑或為了人生有更多可能性?如果你的答案是因為他人希望你學而去學習,那麼或許你究極一生也難以取得進步,皆因你的內心沒有想到達的目標,只被人推著走。法布爾提醒我們:「學習這件事不在於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只有帶著目標學習,才有動力主動前進,提升自我。

       「學而不思則罔」,盲目學習,只會陷入無頭蒼蠅般的境地。擁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為何物而學、在何處付出努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學習。一般人看書大概都會從書架上挑自己感興趣的或擅長的領域,而後迫不及待翻開第一頁開始讀。馬克思卻能做到如金字塔般學習——「要能博大要能高」,從哲學、經濟學到工藝學、解剖學,博覽各學科的書,卻不失針對性,常常摘要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內容並做筆記,因此他成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華羅庚看書前先「精書」,對著題目設想自己會寫什麼內容,若與作者思路一致,他便不再讀了,由此節省大量時間來讀書,更能鍛煉思維能力,因此他成了現代著名數學家。他們二人的學習方式之所以能成功,只因在翻開書前,內心早已設定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期望從中獲得什麼。當你想要額外練就某些技能以提升自己時,是不是常常冒出「我今天還有時間做嗎?不如等明天狀態好些再做」的想法?這是因為你還有餘地退縮。若你早早確立目標,制定周詳的計劃,為自己設限後,一切便沒有商量的餘地,練字、學會編程、打籃球和提升廚藝等願望清單便不再遙遙無期。背上「目標」的行囊,學習的路上才會亮起明燈,指引你前行。

       世上總有人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為何而忙;時刻在人生路上奔跑,卻永遠原地踏步。他們疲累至極卻哭訴似乎並非在為自己而活,殊不知是因為自己收拾好了「目標」的背包,卻忘了提上它出門,或將它遺忘在某處。愛因斯坦曾說道:「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什麼是將「目標」的行囊落在家中?就好比你設下了要拿桌上保溫杯的目標,卻始終不想離開寒冬裏的被窩。什麼是將目標丟失在某處?就好比一個電工修讀完課程取得了基本牌照,卻從此靠著那一紙認證吃飯,而不學習更複雜的修理技巧,那麼他終將被更具競爭力的同行取代,被市場淘汰。當一開始設下的目標被實現,你已進入得心應手的階段,那麼我得恭喜並警告你,你已踏入舒適圈,接下來便會停止進步。如果從醫數十年的醫生只依靠經驗診斷,而不學習新的醫療技巧,他終有一天會誤診。如果老師永遠用傳統思維和既有知識教學,他終有一天會感到力不從心。這便是為什麼醫生和老師一生都需要學習和培訓,與時並進。丟失了目標,不願踏出舒適圈,卻仍給自己製造忙碌假象的人,失去方向的後果只是他們的咎由自取。企業家費里斯點出了箇中真理:「忙碌只是懶惰思考的行為。」人生沒有終點站,當你完成歇息的時間,記得提上背包,繼續前行。不斷更新目標,挑戰自己的吉尼斯紀錄,永遠走在學習新事物的路上,你才會有進步。 

       然而,是否只要定下了目標就一定能成功?相信一定有人會大叫著反對,說世界上有太多人空雄心壯志,卻一事無成。設立目標似乎太過容易,因此很多人大手一揮,在此雕龍畫鳳、幻想宮殿,最後卻難以實現。如果說困在舒適圈內的人是失去了行囊,那這類人便是將背包裝得太重,以致背上了它便寸步難行。對此,我們何不在一開始便仗量自己的能力,制定可實行又有挑戰性的目標?具體地制定並將其分拆成小目標,人才不會在未開始學習之時便被壓力擊垮。朱熹教導我們:「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擁有周詳的計劃,你才會發現哪些步驟最重要、有效,又容易掌握。先完成那些小目標,獲得成就感,你才會有動力繼續下去。以學習樂器為例,「學會演奏它」是最終目標,體現在你能任意、靈活地演奏樂曲。 於是,你需要學會認譜、掌握節奏、音律、指法等等,一步一步來,才能學會彈奏一首歌。很多人一拿到樂器,便興致勃勃地想立刻演奏,一步登天,於是很快因失敗而給自己判下「死刑」,放棄學習。由此可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循序漸進是成功實踐的唯一方法。減輕你的行囊到你可承受的重量,再一點一點向上疊加,你的目標才不會淪為空頭支票。

       學習是一生的事業,「路漫漫其修遠兮」。不論處於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你「目標」的行囊,並定期增加重量。它會在黑暗中亮起光芒,在風暴中伸出大手,為你指出前路,不再迷失,真正地為自己而學習。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