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我城的街道回憶

作者: nickname-dgs-717469 最後更新: 21/08/2022

  甫踏出公司大門,只見一層一層薄紗似的暮色正在逐漸收攏。夕陽把它最後的一線餘暉灑在商廈的玻璃上,映照著路人毫無暖色的臉孔。在這群為生計奔波的人海中,一個身穿紅裙的身影抓住了我的眼球。是她嗎?還沒趕上上前打招呼,她已像,消失得無影無蹤。

  她,雖埋沒在人海中,卻勾起了我兒時的街道回憶。小時候一到放學時,衙前塱道街角的涼茶舖便會搖身一變,成了一間托兒所。主婦們一句「勤姐,拜託你了」後,便會把小孩交下,抓緊時間到對面街的菜市場買菜。我母親亦是如此。還記得母親第一次把我放在那裏時,我就像一塊多了的拼圖般,不敢融入群體,獨自倚在路邊的圍欄,看著她們玩耍。此時,一位穿著紅色上衣的女孩走了過來,向我伸出她白嫩的手,道:「一起玩吧!」。

  她,就是勤姐的女兒。從那天起,我每天放學後最期待的便是到涼茶舖玩耍。那一雙雙的小手總是在店口揮擺,抓緊著剛被媽媽放下的手;那獨特的甘苦涼茶味總是在店裡縈繞,迎接著每一位進去的賓客;那充滿古早風味的糕點總是在四點新鮮出爐,招呼著我們這一群小孩。吃飽喝足後,成群結隊地到街道上的每一間舖頭「簽到」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跟商鋪的人混熟後,空手而回的次數可算是屈指可數了。我們每天都會等到那紅彤彤的橫幅失去太陽的映照,涼茶舖跟著夕陽收攤後,才會依依不捨地離開。

  對於小學時期的我而言,衙前塱道就像一個屋苑,而勤姐的涼茶舖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上中學前,日復一日,亦是如此。升中後,我終於從這托兒所中畢業。每當經過這街道的角落時,「師弟師妹」的歡鬧聲總是此起彼落,每天仍是上映著那齣其樂融融的歡樂頌。雖我已脫離每天到這裡聚集的日子,但建下的友誼卻沒法從我生活中脫離。地雖變,情不變,我們一班畢業生的聚腳地已從涼茶舖搬遷到後面的那條街--南角道。

  當時九龍城最為旺盛的街道,非南角道莫屬。林林總總的餐廳總是讓人目不暇給。火鍋、泰菜、中菜、日菜等食肆林立,齊集了城中最有名的餐廳。夜幕降臨後,店舖外亮起的燈牌使街道一片火樹銀花,光彩奪目。雖街道上的每家餐廳都散發著它們誘人的特色,但我們的聚腳點卻永遠是那在光管影射下洋溢著親切的異國風情的「隆姐泰國美食館」。星期天的晚上往往都會門庭若市,老闆娘卻為了不要掃我們的雅興,堅持要為我們預留座位。每次用餐後,老闆娘都會從廚房端出西米糕、千層糕等地道甜點,務求令我們每個人的胃都載滿了幸福能量後,才捨得讓我們踏出門口。

  對於中學時期的我而言,南角道就像一個屋苑,而隆姐泰國美食館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後來,港鐵於隆姐的餐館對面開始興建宋皇臺站出入口,並收購了附近一帶的舊樓。我居住的地方也納入了這個發展範圍裡,因此也無奈要搬走,加上要應付公開試,與她們一星期一次的聚餐就也隨之停止。

  再回到九龍城時,已是大學的事了。街牌仍是那舊街牌,字體仍是那監獄體。昔日的兩個家,依舊屹立在街道上,可舊日的光景卻早已不復存在。從前鼓樂喧天的涼茶舖,或許因為不再是托兒所,也或許因為人們的口味改變,變得門可羅雀;從前隆姐餐館外黃底紅字的招牌,或許因為顯得過時,也或許因為老闆想要改變,變成了木板底金色字。與我同行的夥伴,也再不是那班「畢業生」了。在南角道後面的城南道,變成了我和大學同學們晚上的宵夜食堂。每次通宵趕完課業後,我們都會專程拜訪這條街上的甜品店,以慰勞半夜裏空虛的胃。雖然我們惠顧了不少次,但店舖的人都不認得我們,更不用説會為我們留桌子,或送我們甜品了。每次的對話也就只局限於那素然無味的「吃什麼」,千篇一律的「謝謝惠顧」,就像被程式操控著的機械人。

  「小美,真的是你嗎?」一把微微顫抖著的聲音把我從回憶裏喚回現實。我轉頭一看,不就是她嗎?多年後的重遇使我再也壓抑不住內心洶湧的波濤,​​碧波蕩漾的湖面使我們都激動得抱在一起,彷如乘了時光機般,瞬間回到了過去。

  人生中的事物總在不斷地變遷,我們常以為落日天天都會絢爛回頭,其實,當下過去後,已經是一筆勾銷,從來沒有回頭可言。每次看見社會裡人與人之間那宛如白紙、吹彈即破的關係後,曩日充滿人情味的回憶便成了寒冬中的暖陽,為我沉甸的心靈帶來一絲暖意。也許,人情味就是社會發展的犧牲品,而離別就成了其的陪葬品。

  「再約吧!」

  願我們都能珍惜生命裏的每個刻度,因為一旦過去,就只能從回憶裡尋覓了。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