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吶喊隨筆

作者: 卡. 最後更新: 20/08/2022

《吶喊》——魯迅

  初讀《吶喊》似是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年齡尚小,讀了《藥》只嚇出一身冷汗,讀了《孔乙己》也只覺悲傷,再讀《狂人日記》則更是不明所以。幾年後我又讀了《吶喊》,結合些幾年來所學之皮毛,卻也悟出一二。

  《狂人日記》描述了一個「吃人」的社會,實則為魯迅先生對封建社會的諷刺,而「吃人」的社會是封建社會的寫照。文中「狂人」勸喻吃人的人改過自新,卻被反指為瘋子,諷刺了封建社會人們的愚昧無知,錯將清醒的革命者當作「罪人」。「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其中「吃人」指得便是封建社會腐蝕人們的思想。文末「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狂人眼裏,那些吃了人的孩子只是跟隨了吃人的父母,也或許還有沒吃過人的孩子。這是魯迅先生將未來社會的希望寄予思想未被社會所污染的下一代,希望這些思想還沒被封建社會腐蝕的新一代能夠改變人們封建的思想,創造更和平的未來。同時,這也說明了封建社會下人們都是人云亦云,他們並不明白封建社會荼毒人民思想,只被蒙蔽了雙眼在人群中隨波逐流,在表面安穩的日子中不求進取,得過且過。

 《藥》同樣是魯迅先生對於封建社會人們愚昧無知的諷刺。文中的人們相信「人血饅頭」能包治百病,為此華老栓花了大價錢買來這人血饅頭,只為了醫治好兒子的「癆病」。他不敢接過饅頭的舉動也顯露出他愚昧的同時卻依舊善良。華老栓也代表了當時的大部分百姓,他們對於革命漠不關心,因此在聽說夏瑜因革命而犧牲時也無動於衷,只認為劊子手康大叔是能救他們的人,對他的態度畢恭畢敬。而人們對於革命者夏瑜的犧牲所做出的反應也正是人們對於革命的態度,他們不認同,或許也不理解革命者,認為是他們「瘋了」。就連夏瑜的母親夏四太太在為兒子上墳的時候也「現出些羞愧的顏色」證明了她對夏瑜的所作所為也並不理解,或許同樣認為兒子「瘋了」。足以說明人們思想的落後,他們只能看到個人表面利益,對社會發展毫不在乎,但求短暫的一生安安穩穩,不想節外生枝。

  《孔乙己》是我於《吶喊》中感觸最深的其中一篇。孔乙己無疑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孔乙己穿著有錢人家穿的長衫,滿口的「之乎者也」,似乎這樣便能證明他是讀過書的「高等人」。受到封建思想教育的影響,孔乙己瞧不起勞動階層的人,沒有謀生之道,便只能去偷。可就算這樣他也依舊強調「竊書不能叫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可也正是因為「竊書」他才被打斷了腿。人們對於孔乙己的經歷沒有感到絲毫同情或是悲傷。當文中說道孔乙己因偷竊被打斷了腿,我不由得被嚇了一跳,當我讀到喝酒的人輕描淡寫地說出:「誰曉得,許是死了。」我更是驚訝。而後來孔乙己出現後酒客沒有絲毫問候,第一句話便是要他還錢,甚至還一如既往地取笑他。這次孔乙己終於沒有反駁,而是換上一副哀求的眼神,哀求掌櫃不要再說。最後孔乙己不知所蹤,可人們卻絲毫不理會他去了哪,只推測「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也沒人去尋一尋他。這也再次證明了人們並不關心,也不在乎孔乙己的遭遇,或許他們只把他當成取樂子的工具。孔乙己的遭遇是悲慘的,可於我看來,人們的冷漠卻更是可悲。他們絲毫不加修飾地嘲笑一個經歷悲慘的人,無視他不幸,而這一切的起因皆是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毒害。

  現代社會與《吶喊》所描繪的時代已經截然不同,可通過魯迅先生的文字我依舊能夠感受到處於那個時代的絕望。人們麻木、隨波逐流、愚昧等等的一切都被描述的有血有肉,有時竟強烈到令人害怕。封建社會之下,似乎人人都只顧自己,可這何嘗不是被時代所迫?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他們只能夠苟且偷生,但求一時安穩,誰也顧不上別人是生是死,是好是孬,人們就像是被關在了一個無法透氣的牢籠中。我慶幸自己生於和平的年代,同時也為封建社會的人們感到可悲。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