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這句話所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無容置疑。與其把魚直接贈予別人,幫助人解決短期的飢餓,不如把不魚的方式教授給別人,使人能自己獲得食物,解決長久的問題。同樣地,當我們打算把既有的知識傳授給人,或直接幫助人解決問題時,不妨思考如何能把做事的方法授予人,使他們能經久不衰地不受問題困擾。
現今社會,不少父母將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給予他們無窮無盡的愛,希望他們的生活能一帆風順,更盲目地相信只要父母幫助孩子解決一切困難,便能使他們成功。可是,這種過度寵溺孩子的教育方式反而會弄巧成拙,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們一旦脫離父母的 “溫室保護” 便變得毫無能力。例如,當孩子們不懂得自己繫鞋帶時,若父母一味地協助他們,不需他們自己嘗試,那麼孩子們沒有父母的照料時應怎麼辦? 反之,若父母在一開始便教導孩子繫鞋帶的方式,讓他們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能長久地解決這個問題了。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在教導孩子時不應過分地溺愛他們,應把做事的方式教予他們,使他們能自己解決問題,無需過分依賴父母。
除了父母對待孩子,在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我們也應選擇“授人以漁” 而非 “授人以魚”。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未免會遇到困難,而此時我們亦會向和我們一起學習的同伴尋求幫助。或許若同學直接將答案告知我們,事情便會變得簡單直接,可是難道這樣我們就會透徹地明白並能夠獲取知識嗎?這樣的學習方式只會令我們蒙混過關、適得其反,使我們一無所得。相反,同學們唯有“授人以漁“,把正確的方式教導有困難者,令他們清楚明白,才是真正地為他們著想。
再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但能應用在父母和朋友的層面上,在社會層面上這句話亦言之成理。雖然如今社會發達,但實質上仍有很多人為三餐的溫飽而煩惱,很多生活在貧窮地區的人仍然過著艱苦的生活。不同地慈善機構提供了各種捐款地渠道給我們,令我們能夠向這些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這些舉動固然能使他們改善生活條件,不可或缺,但在這種情況 “授人以漁”才是重中之重。我認為除了提供給他們能改善短期需要的物資,教予他們能自力更新及致富的技能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使他們長久地改善生活條件,無需倚賴捐款者的資助。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句話在社會層面上亦頗有道理。
總括而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人生路上我們需要的不但是能替我們短期地解決問題的魚,更是能和我們相伴終身、讓我們能自己釣魚的魚竿和技術。因此,在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你會明智地選擇把魚竿贈予有需要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