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的街道回憶

系列: 功課 作者: 蘇伊彤 最後更新: 13/08/2022

    這裏,高樓拔地而起,到處燈火輝煌,人車熙來攘往,空氣漫溢著一片喧囂;每當夜幕降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入雨後春筍般在半空中映出環環燈暈。繁華熱鬧的背後,又有多少人能記得那條燈火闌珊處的巷弄曾經輝煌一時、盛載著千萬人少時傳統又純樸日子的回憶,那裏曾是簡單幸福小日子的入口,如今卻已成為了國際金融中心底下那某幾條隨人打卡的「古蹟」,抑或早被披上了一批琳琅滿目的奢飾品,衍變成了一段被遺忘的回憶。

    漫漫步入中環的永安街,路過的行人怕是難以想像這條滿插商廈的行人街曾是煊赫一時「花布街」,多少戶人家的訂造的西裝旗袍都是來自於這頭的布料,這兒的人目睹了香港布業的興隆,也見證了香港布業的式微。五十年前,在這條三百米來的胡同中,家家鋪陳出來自各地的棉段織錦,疋頭鋪主賣絲棉織布,花俏錦簇、呢絨店則售毛製衣料,櫥櫃橫列幾十匹以羊毛、駱駝毛和兔毛所造的洋服織布,故街上時而眼花繚亂、時而素色沉穩。做西裝、買布縫衣的平民與商人都愛流連於此,貨如輪轉,買完布就跳上人力車,短巷擁擠,越過此街,有時需要花上一小時。可再好的光景也有變異,城市的磚頭瓦片沒有停止改頭換面,短短半個世紀間,小商戶提著布匹叫囂的畫面已不復存,取而代之的是那座世界第三十一高的中環中心。這裏僅存的一間紅磚屋裏,老闆有氣無力地疊著一件件整齊乾淨的布匹,路人一眼不望地路過小檔,年近八旬的老闆說:「我這小檔能開一日是一日,政府也要把土地收回作新規劃了,等土地真被收回那天,也該就是我退休之日了。」盛繁有時,僅存的這棟紅磚屋盛載著永安街多載以來的回憶,迎來的混凝土也並非某種錯失,新一代的回憶將在這裏創造。

   待到那輛在路軌上徐徐駛行的電車停下時,我才想起這電車貫穿港島西至港島東,想到僅兩塊六的車費便可讓我細品沿途的舊香港街景,我便匆匆上了車。駛行至「柯布連道」時我看見不遠處的大街小巷,又記起了幼時常與大人到太原街買各式各樣的 玩具,心中甚是懷念,便下了車直往太原街走去。

   太原街,又名「玩具街」,街道上排檔背後的行人道,便是一間又一間的玩具店,販售著各式各樣精靈古怪的玩具,從新式機器人模型、潮流卡通公仔、動漫主題搪膠公仔、扭蛋、電影主題玩具,甚至是古董鐵皮玩具、橡膠大公仔等,應有盡有。太原街在昔日本只是一條供居民購買雜貨日用品的街道,但自九十年代起太原街上開設了幾間玩具店後,各式各樣或具收藏性的玩具為這裏帶來人流,令太原街有「玩具街」之稱。到了今時今日,「玩具街」仍是人山人海,林林總總的玩具使行人目不暇給,或是掛在店門牌匾旁的「西瓜波」,又或是展覽在門外一排列整齊的懷舊模型,無一不乘載著上個世代末香港居民的回憶。水泄不通的街道上,小販們在路邊擺攤叫賣著,但隨著新式玩具興起與科技的進步,這頭的玩具並不大受新一代的小孩歡迎,支撐這些玩具小店的反而是一個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群。也許專程下班後或在假日來玩具街的他們是為了這裏的特色復古玩具,也許也是為了再來回味兒時站在櫥窗前緊盯內裡玩具的那段回憶。

    走出玩具街,這是被政府重新規劃後過的利東街,消費水平高、商業化彷彿成了被重新規劃後的老街的統一標籤,在這處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伴隨著近年越來越多的新市鎮開發項目憶及舊區重建計劃,香港有了更多的高廈四處林立,雖說市值確實是大幅提升了,但得失兩難全,隨從這一切的卻是逐漸式微的舊文化以及被淡忘的回憶。人生在世,與舊事物判袂本是常事,一個時代的結束,標誌的一個時代的新開始,這亦是城市發展的代價。儘管如此,回憶的瑰異之處就在於即使舊事物於現實中已不復存,它們卻仍能在某些人的心中永存——華燈璀璨下,在香港人心裏永駐的那段樸實過去。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