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余光中先生為人處事之智慧

作者: nickname-dgs-000 最後更新: 05/06/2022
       在《我的四個假想敵》、《送思果》、《愛彈低調的高手》和《沙田七友記》這四個篇章中,余先生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他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的點點滴滴,體現出他們的親密、友好的關係。而余先 生能通過觀察日常瑣事,經過反思後道出值得反覆思考的道理,實在是令人敬佩。

       余先生的文筆是我最為喜愛的部分。他擅長運用比喻,這在《我的四個假想敵》中最為顯著。 余先生比喻自己為「果樹」,女兒們為「果子」,「假想敵」為「行人」,把女兒們談戀愛比喻為有行人路過果樹,要摘下果子,果樹憤怒不已卻怎知果子是自願落入行人手中的。唯妙唯肖的比喻,把他的不甘表現得淋漓盡致之餘,又不失幽默。除此之外,余先生也在《沙田七友記》寫到,「有些地方,像切蛋糕那樣,露出有稜有角的黃土」。他利用貼近日常生活的比喻,使畫面能夠立即浮現在 讀者腦海中。

       閱讀以上篇章後,讀者不難發現余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細心觀察他身邊的人,並且懂得發掘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透過書上的文字,亦能看見他對親友的情深。在家庭中,余先生與普通父親無異。他對四個女兒的愛使他患得患失。他害怕自己含辛茹苦撫養的女兒被他的「假想敵」拐走,卻又在內心深處明白到女兒們終有一天會離開他,自己無法、也不應該限制女兒們的自由。他內心的糾結與為人父母的擔憂,被清晰地呈現出來。

       交友之道,余先生是很在行的。《沙田七友記》、《送思果》和《愛彈低調的高手》中,寫的都是他的朋友。文章中調侃夾雜着欣賞,讀者在這些有趣的故事裏能真切感受到他和朋友的深厚友誼。 舉一例子,余先生在《沙田七友記》寫到,「陳之藩真是世界上最懶的散文家」,交情淺些的朋友大 概也不會如此打趣。嘲笑之餘,他也不忘稱讚陳之藩「大節不逾,小節不拘,直是魏晉名士風標」。 《送思果》一文中,記述了余先生送別好友思果。他提到「由來接風和餞別,一律叫做歡迎,歡送。 其實迎是歡喜,因為來日方長,送,則未必」。短短一句話,寄託了他對朋友離去的惆悵,一大群人舉杯共飲也無法掩蓋的悲傷。

       除去表面的風趣,余先生的文章其實處處都是值得深思的內容。余先生以《愛彈低調的高手》 悼念吳魯芹先生,更藉吳魯芹先生生前的話帶出關於生命的話題。吳先生在去世前早已看透生死 ,他說「智愚賢不肖,都是要速朽的」,而「不自量力求寬限速朽時限的,誰不是枉費心機?誰不是徒勞?」。無人能夠逃避生老病死的命運,相信古代皇帝不少熱衷於尋找長生不老之道的例子,能夠很好的解釋這個道理,即便他們權力滔天。余先生在侍奉生病的父親時,看見老人家痛苦的模樣,更是感慨:「長壽未必就是人生之福」。能夠像吳先生那般,瀟灑地離開世界,也頗為痛快。

       這四個篇章,呈現了余先生,作為一位父親、一位朋友對日常生活的細緻觀察。當中能看到余先生風趣幽默的個性,以及作為文人愛思考的特點。我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書本內容的思考 ,也獲益良多。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