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富裕與快樂

作者: dgs_0189734 最後更新: 19/04/2022

根據組織統計,香港在全球的排名指數只是第八十一名。再看看比率,香港的人均生產總值(即 GDP per capita) 是全球第十六名。為甚麼香港雖然物質富庶,快樂指數依然那麼低?


首先,要想想甚麼才是「快樂?對我來說,我認為「快樂」是當人類的慾望能達成,人類就可以選擇感到快樂。如果要在「富庶的物質生活」和「生活比較窘迫」選擇哪個比較容易快樂,我會選擇「富庶的物質生活是快樂的基礎」。連續多年,北歐的國家在快樂指數都穩守榜首,看到那裏那麼快樂,它們國家的富有程度又是怎樣的呢?挪威的人均生產總值排第四,而冰島則排第五。可見比較富有的國家更易於保持快樂。當人們有足夠的金錢去達到自己的慾望,自然也更易滿足自己。而且根據統計分析,在疫情下不少國家的慷慨指數也提升了。當在富庶的物質環境下,自己已擁有充裕防疫物質,如果遇到鄰居不足夠時,也會慷慨地送一些物質給他們,以解決燃眉之急。那麼鄰居既快樂,自己也正體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整體社會也更快樂融洽。所以在疫情下,更能關懷別人,大家都更快樂。


可是過去一年的香港並不完全是這樣。經歷了社會動盪和嚴峻疫情,香港也算是傷痕纍纍了。人們不滿政府處理疫情的手法,導致香港人充滿怨言和嘆氣。加上,經過時代變遷,我們與鄰里的關係不再密切,更遑論慨慷地寄上自己的祝福和關懷。每個人只困在自己的籠子,充斥着怨氣。街上人們都愁眉苦臉,縱使香港其實比其他國家幸運,曾有一段時間可恢復日常生活。這正證明了為甚麼我定義「快樂」時,寫下「選擇感到快樂」的原因。正是香港是一個物質富庶的地方,大量物質也能迅速回復正常供應,在做足預防措施下,也能出外逛街、吃飯。種種可以令人快樂的原因已放在眼前,可惜人們選擇不理會它們,只看着頭頂上的怨氣繼續在頭上越捲越大。在香港,要達成自己的慾望很簡單,所以要變快樂也很簡單,只是關鍵是你選擇去不去感受快樂。


相反,有人反駁:「誰說窮人不快樂?」我沒有認為過窮人就一定不快樂。根據我對快樂的定義,即使物質不富庶的人也很容易得到快樂,例如慾望是得好朋友的陪伴,而當有朋友陪伴時就可以感到快樂。其實要感到快樂,真是一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只是有時候如果連衣食住行的費用也未能擔保下,也要憂慮的時候,需要為維持家庭奔波,真的難以感到快樂。


「富庶的物質生活是快樂的基礎」並非指有富有的生活就會快樂。只是有富有的生活能讓人不需擔憂生活必需品,更有閒致去欣賞和享受生活的品味和美觀。在生活更艱難的人比較,他們可能寧願去上班,也不花時間去參觀藝術展。如果較富庶的人得以給予自己更多的放鬆時間和空間,相信也能令人更平靜和以於快樂,放下城市繁忙、節奏緊密的疲勞和壓力。


比較兩句說法,我較為認同「富庶的物質生活是快樂的基礎」。回應首段的問題,我認為香港人經常被煩惱和困難圍繞着,未能跳出繁忙的生活節奏。只要跳一跳出去,看看身邊的事物,留意已滿足到的慾望,而選擇感到快樂。只要大家都這樣做,香港也會變得更快樂。

作者簡介
dgs_0189734
dgs_0189734

我是一位中四學生,請多多指教。我喜歡閱讀中英文書,也想嘗試作一下故事。希望藉此可以互相切磋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