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慈善

作者: dgs-nickname-944356 最後更新: 08/04/2022

「我校即將舉辦探訪老人的義工活動,同學們如有興趣,可在小息前到校務處報名。。。。。。」老師一臉認真地簡介。「參加了能加課外活動分!」「參加義工對未來考大學可有幫助呢!」幾個同學雀躍地衝上前報名。禮堂裡,同學們交頭接耳、呢喃細語,但參與慈善活動的種種理由,皆是為了自己。
 
  從事慈善工作,難道不是應該心存愛與關懷?不是應該本著捨己
為人、謙虛學習的心來幫助別人嗎?現今不少青年人為了成績表上「其他學習經歷」才做義工,才成為童軍,才投入紅十字會等制服團體。有些或是受同伴影響,或是帶著玩樂的心態做「慈善」。

  君不見慈善團體無國界醫生,多年來持續為貧窮地區作出醫療支援,為受武力衝突、流行病、疫病和天災影響的人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當中的醫護人員大多來自發達國家。他們放棄私生活、本地高薪厚職,可見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服務社會。君不見德蘭修女費盡大半生,幫助身處在落後國家如印度貧窮無依的人?她為患愛滋病、麻風等重疾的人提供居所,又營運林林總總的粥廠、診所、孤兒院及學校等,為人們提供安身立命之所。青少年不是應該透過參與慈善工作,學習幫助他人嗎?不是應該學習無國界醫生團隊及德蘭修女等人無私的精神嗎?慈善的初衷其實是「捨己」,而非「為己」,但現今許多青少年易忘記這一點。

  另外,青年人亦應透過慈善工作,學習貢獻社會,甚至考慮把自己的事業方向都與社會的福祉結合。遙想二百多年前,南丁格爾出生於名門望族,因著做護士的夢想,成功把當時曾被視為「厭惡行業」的護理工作,提升到受人敬重的地位。遙想一八六四年,亨利‧杜南於成立紅十字會,救治當時歐洲戰場上的傷兵,對戰爭傷者護理做出巨大貢獻。「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便是他們做慈善的初衷,現今青少年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他們追求自身夢想時更是在捨身為國,可見從前慈善工作是認識及建設社會的過程。因此,青少年應以一個無學分便不參與的心態來服務他人,應視慈善工作為寶貴的經驗來累積,將來能貢獻社會。

  其實,我國古代早已出現為他人著想的慈善精神,可供青年人學效。唐代詩人杜甫曾在詩中提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年輕人應該本著愛心及無私奉獻的精神,像杜甫在亂世中想到受苦受冷的人民一樣,為弱勢社群設想,世俗中的自私自利,錙銖計較中雪中送炭,贈送多一份關懷和愛心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做慈善時,自身既能修心養性,同時又可以啟發他人立身處世,一舉多得。這是《論語》中著名的教訓,也是青年人從事慈善應有的心態。 與捐助糧食及衣服救濟貧民相比,成績表上的課外活動分根本微不足道。

  此刻,望著蜂擁而上報名老人院活動的同學,我心想﹕無論今次有多少同學是真心為慈善服務,我也希望慢慢會有更多人透過仁愛和關懷,像一支蠟燭,照亮別人卻燃燒了自己。我拿起報名表,真心實意地填上自己的名字。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