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重新反思親情的定義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8/08/2021

《親愛的》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中國華語電影,並在2014年上映,大受歡迎。這部電影是關於拐賣孩子的故事,深入探討拐賣事件對養父母、親生父母及孩子的傷害,期望引起社會大眾對世界各地拐賣孩子情況的關注。

 

在這部電影中,田文軍是一個辛勤經營網吧的中年男子。他與妻子魯曉娟多年的婚姻關係破裂,經常吵架,並決定離婚。有一天,兒子田鵬被拐賣。田文軍賣掉網吧、耗盡積蓄尋找兒子,終在幾年後於偏遠山區尋回田鵬,但田鵬早已不認得自己的親生父親,不斷呼叫農村婦人李紅琴為媽媽。田鵬不斷揮動四肢,渴望掙扎田文軍的懷抱。這無疑是對田文軍心靈的二次傷害。

 

之後,李紅琴期望成為田鵬的法定母親,並決定傾盡家產與田鵬的親生父母打官司,而高夏同情李紅琴的遭遇,願意協助她打官司。在電影的最後,雖然田鵬仍未認出親生父母,依舊期待著能跟妹妹楊吉芳一起生活,但田文軍已決定放下對李紅琴的恨,並相信總有一天兒子會接納自己。

 

看完這部電影後,這部電影讓我重新反思親情的定義。其實,不只是親生父母才會對子女不求回報地付出,而身為養母的李紅琴與田鵬,彼此之間也存在真摯的親情。最令我深刻的是田文軍為了尋找兒子,曾錄下一段影片上傳網路,說著:「如果你收養了我的孩子,請好好對待他;別給他吃桃子,因為他會過敏。」而李紅琴找到田文軍,探望了田鵬。她離去前對田文軍說的話也是:「記得別給他吃桃子,他會過敏。」這些貼心的叮囑是他們給子女最深情、最真摯且最大的愛。

 

其次,這部電影重新引起社會大眾對誘拐兒童案件的關注。其一,社會大眾往往只重視關注失去孩子的父母所承受的傷害,卻忽略孩子的養父母同樣亦承受傷害。其實他們雙方都是受害者,心靈亦是在承受同等分量的傷害。其二,這部電影讓我們關注全球誘拐兒童的案件眾多,其中落後國家的情況更為嚴重。讓我們思考究竟有什麼辦法是可以減少這些意外發生呢?是加強法律刑罰,還是加強公眾教育?這些都值得讓人深思。

 

最後,我誠意推薦這部電影,並期望這部電影能為觀眾帶來得着,有所反思。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