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後感

作者: nickname-dgs-769131 最後更新: 07/08/2021

 由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記述作者小時的所見所聞,以及她對兒時經歷的感受。


  這本書的主角就是童年的作者,她小時住在北京的一個小城鎮,生活不算富裕。作者的生長背景很平凡,沒有甚麼特別,但她仍然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她看待事物的方法與別不同。例如在《惠安館》中,面對着一個人人都怕的瘋子時,作者不但沒有和其他人一樣避開或視而不見,還想走過去看,跟瘋子説話,甚至說「她那一笑真有意思」。知道瘋子希望找回失散的女兒後,作者更是主動幫忙,讓母女相認。換着是其他人,可能認為瘋子的話不可信,但作者卻選擇了相信她。這正好表現了作者純真、樂於助人的一面。當瘋子和作者朋友妞兒相認後,決定拋下作者逃走。作者因此痛哭,由此可見她是一個感情豐富、重視友情的人。


  除了天真瀾漫的一面,作者在最後的篇章《爸爸的花兒落了》表現出成熟的一面。面對着父親的死亡,她沒有再像之前一樣不停地哭。她知道自己有責任安慰母親和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說出「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句話,反映她成長的決心。


  雖然書中沒有用大量修辭手法,文筆簡潔,但這正好突出了作者小時的天真和說話直接的性格特點,而且令讀者有如身處於書本中的實在感覺。我認為主角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亦被她的行為深深打動了。透過主角的雙眼,我能從小孩的角度看她悲慘的童年。主角年紀很小,就已經要面對朋友、熟人、甚至是自己父親的離開。不過,她並沒有因此而變得自暴自棄。在第一個篇章《惠安館》,主角因朋友離去而哭;但在最後一個篇章《爸爸的花兒落了》,當知道父親死亡時,主角不但沒有痛哭,還十分冷靜,立下決心成為「大人」照顧家人。這證明了主角的成長,反映她面對逆境時的堅決意志;同時,這鼓勵了我不要因小小挫折而輕易放棄,並提醒了我要好好珍惜童年。即使主角沒有過豐裕的物質生活,她沒有受環境影響,保持着善良、充滿同理心的性格,讓我領略到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我們也應該保持自己善良本性的道理。這亦令我反思:既然連一個小孩也能表現出同理心和責任感,為甚麼我們就不能像主角一樣,以另一個角度看待事物呢?在現今社會中,很多人可能會被日常生活的事物沖昏頭腦,忘記了怎樣與人好好相處,不過主角正正提醒了我們如何待人處事,並喚起我們心中沉睡的那一份童真。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