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閱書報告

作者: nickname-dgs-682557 最後更新: 24/07/2021

  林海音女士通過《城南舊事》的自傳體小說,向我們形象的描繪了作者童年在北京城南的簡樸生活,在林女士的筆下,每一個人物都被活靈活現的被展現出來,惠安館旁的秀貞、活潑靈動的妞兒、細緻入微的宋媽等都被精煉的文筆賦予了生命,跳出被時代限制的框架,把二十年代老北京的一幀幀相片串連為作者筆下的童年回憶。

  這本書共由七個章節組成,每一章節的名稱都精簡地概括了它所包含的內容,如第二章的《惠安館》所記敘關於「瘋子」秀貞的故事,和《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講述爸爸跟作者的回憶,都能令讀者對接下來故事情節產生興趣。

  為什麼《城南舊事》的英子給讀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因為在每一個故事裡,英子給人的印象一定離不開善良可人。英子總是用自己純真善良的力量悄悄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這麼惹人愛的小女孩怎麼會被人淡忘呢?在街坊對「惠安館的瘋子」秀貞避之唯恐不及時,只有英子願意聽講她丟失女兒的故事;在得知兒時玩伴妞兒的父母並非親生時,只有英子敏銳地察覺到妞兒和秀貞長得相似;在確認秀貞的女兒是妞兒時,只有英子冒著高燒帶著妞兒去跟秀貞團聚。在年幼的英子身上,我們能看到她用自己善良溫柔的一面治癒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令讀者如同書中的角色般感動不已。

  英子除了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還是一位富有同理心的小女孩。當她得知蘭姨娘離家出走、無家可歸時,她頓時為姨娘感到非常難過,並贊成她暫時住在自己家。蘭姨娘跟英子訴說自己苦況,提到自己年幼時就被賣出去時,英子回想起自己和媽媽走失的情況,頓時明白到蘭姨娘年幼喪母的痛苦,自己也快要因此哭出來了。當英子聽到別人的苦難時,能夠立刻設身處地的感受別人的傷痛並且用溫柔的話語給予安慰,不是每一個成年人能做到的,更何況一個年紀尚幼的孩子?這無非是我敬佩英子的原因之一。

  最後,英子在整本書裡面教會我們勇於成長的道理。英子的成長跟我們無異,在父親的離去後,她突然醒覺自己在弟弟妹妹中最應該承擔責任的人,伴隨著再也不會聽到父親的責罵聲下,英子成長了,成長為一個「小小的大人」了。儘管英子認為心裡還沒有準備好,可是成長悄無聲息的降臨在年幼的她身上。父親跟自己的種種回憶—— 他冒雨送來學校的花夾襖,以及第一次去銀行寄錢的鼓勵,全都在她小學畢業後如同倒帶般在英子的腦海裡播放出來,終於她明白了自己應該為這頭家承擔責任,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小大人,陪伴母親走過這艱辛的時光。英子的成長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英子在備受打擊後能夠振作爬上來足以印證她的成長,也讓我因此上了重要的一課。

  《城南舊事》裡的英子教會我們善良的意義和成長的美麗,雖然她只是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她所教會我的道理勝於博覽群書的學者,也藏在作者所寫的一字一句裡,等待被更多人發掘。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