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冠肺炎新聞之反思

作者: 小墨舟 最後更新: 11/07/2021

      現今科技日新月異,加上疫情席捲全球,網絡新聞媒體有如雨後春筍,為我們實時提供林林總總的新聞資訊。然而,由於發佈資訊的途徑愈來愈多,誤人子弟的文章隨處可見。那麼,我們閱讀網絡媒體時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呢?


       猶記得疫情在香港初期,網絡新聞敘述了港人受網上虛假的報章誤導而引起的恐慌潮。傳聞指出,由於近日內地生產線停工,惠康超級市場只會限量供應多款日用品,如即食麵、衛生紙、白米。於是市民抱著「寧願信其有」的心態到達超市搶購貨品,使貨櫃空空如也,更有市民犧牲用膳時間奔波大半天。後來惠康澄清相關產品並無缺貨,原來此消息純為毫無憑據的傳言⋯


       我們閱報時應當時刻保持警惕,不可輕信報章內容。許多網站靠嘩眾取寵的標題吸引網民,通過騙取點擊率賺錢。這些新聞網頁大量快速生產文章,內容多數透過抄襲、偷圖而成,未經考證,是為內容農場的低劣成品。因此,我們應在閱讀新聞時提醒自己保持理智,切勿全然相信所有資訊。


       為了獲得最準確的新聞內容,我們必須審慎篩選資訊。我們除了留意發佈日期,還要對來源作出簡單搜查,了解其公信力。正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香港網絡上曾瘋傳一段關於超級市場斷絕米飯、紙巾供應的假新聞,使城內一片風聲鶴淚,出現嚴重的糧食搶購潮。後來除了相關機構澄清此事外,人民發現該報導重用往昔圖片欺騙網民。故此,即使新聞報導圖文並茂,看似證據確鑿,我們也應偏向相信權威媒體,才可快速方便地提取事實;否則我們只被子虛烏有的文章牽著鼻子走, 竹籃打水一場空。


       總括來說,由於公眾媒體愈發普及,社會充斥偽冒資訊。我們閱報時必須時刻警惕,並謹慎評估出處、公信力。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懷疑資訊失實,就應勇於檢舉,及避免轉發、以訛傳訛,才可保障你我,有助普羅大眾尋求正確的新聞資訊。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