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的爭與讓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5/03/2022

       儒家提倡溫良恭儉讓,在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是否合適。凡事據理力爭,堅持已見,又是否合乎道德標準。今天為六月四日,故名為六四的爭與讓。

        [讓]的勇氣。在搭乘地鐵時,坐在普通位子上,一位老人蹣跚地走進車廂,危危顛顛,汗流浹背,環顧四周,滿臉失落叫人擔憂,我是否應該讓座?那是當然的。但屁股卻坐在位置上緊緊黏着,一是怕拒絕,二是怕眾人目光,剛站起來,引來眾人注目,頓感緊張,然後瑟縮的示意其坐,若他坐下來,故然是兩全其美,我的心頭大石便能放下,而他亦能稍作休息。然而,若他揮手拒絕並示意讓我坐,那旁人議論紛紛,七嘴八舌交頭接耳,我站起來顯得奇怪且突出,羞恥感由然而生,不上也不下,卡在中間,剩下尷尬,然後我便感到失落。我的原意的確是好,但卻感到恥辱,或許是我缺乏被拒絕的勇氣,亦或許是過於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又或許是不慣於與眾不同,與那冷漠一群的不同。那不讓就好了,那只會使人更痛苦,硬坐在位子上,看着艱辛的老人,產生惻隱之心,然而不敢動彈,仿若看人行酷刑卻無法阻止,只有禽獸無動於衷,然後無所作為,不是不肯讓,而是不敢讓。敞若每個人都有接受和給予的勇氣,豈不是更能盡善盡美。我還是讓了,成功感打從心底湧上來,那感覺是無法言喻。

       [爭]的勇氣。爭同樣需要勇氣,但比不上讓。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然則亦有人說機會是要自己爭取,那機會到底花落誰家,鹿死誰手。在一場小組討論中,那人積極發言,而另一人不斷抄筆記,進行發言準備,卻不敢開口,那機會可會從天空中掉下來,唯有勇敢踏出第一步,爭取才能把握機會。人們會羨慕成功的人,卻忘記背後的故事,人們會妒忌爭的人,卻忘記那是成功的道路。他們便會在羨慕與妒忌之中不能自拔。民主戰士聞一多,愛國之心日月可鑑,他在留美回國后,看見軍閥割據導致的民不聊生,積極爭取並參加反獨裁運動,爭取民主的鬥爭,結果軍閥紛紛倒台。爭取固然需要勇氣,但為何而爭才是重點,為個人自然是無可厚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為社會爭取是有更崇高的意義,更可與[讓]的利他主義相提並論,但[讓]始終是更勝一籌,畢竟[讓]是要貢獻自己,絕不亞於爭。

       我們每天都在讓,讓人先行,讓人先吃,讓人先做。我們每天都在爭,爭取時間休息,爭取優先上車,爭取早日康復。在爭與讓之間尋找快樂,追求中庸之道才是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