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第二次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7/04/2021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題記

 

隨着四月的第一場春雨降下,我趁着清明長假重遊烏鎮。時間不曾改變什麼,這裏依舊古樸雅致。唯一有所個轉變的好像只有我的心境。

 

五年前我首次來到這個江南水鄉,記憶中的烏鎮是精謐的,那時我的年紀尚幼,不懂欣賞烏鎮的美好,還向父母抱怨為何帶我到這般偏僻老舊的地方旅遊。石板路上鋪滿青苔,民居也因年久失修而褪色陳腐。我對於當地人的生活模式和烏鎮的傳統風俗更是感到困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願意甚至喜歡過着這樣沉悶無趣的生活,相比起大都會的繁華蓬勃,這裏更顯得古舊不堪。唯獨我對烏篷船和小巷裏老人賣的冰糖葫蘆串情有獨鍾,覺得傍晚時分坐在船上很有趣、葫蘆串酸甜軟糯,味道 頗佳。除此之外離開時也沒有感到不捨。

 

經歷五年歲月的洗禮,我重遊故地才發現烏鎮的一切都美得令人沉醉。到達時正值黃昏時分,在暮色籠罩下的烏鎮充滿詩情畫意,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描繪了遊子無奈漂泊天涯的淒涼愁苦之情,唯獨留下一句「小橋流水人家」,為江南水鄉平添一份柔情。炊煙在這青磚黛瓦的房舍上裊裊升起,為這幅水墨畫卷蒙上一層朦朧的紗幔。「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河上一片氤氳,小船在河面上蕩漾的情況活現。一名身穿水色旗袍的窈窕少女從船中走出,只見舉手投足間流露着江南美人如水般的淡雅氣質。少女手撐一把油紙傘,踏着輕盈的步伐登上一旁的小石橋,纖弱的背影別具一番溫婉。走進一處府宅,粉牆黛瓦的民居極具特色。古舊斑駁的木質大門展示着年輪的痕跡。從門中穿過,透過兩側的花窗將前院的美景盡收眼底。

 

最能體現水鄉風情的就是貫穿整個烏鎮的那條小河。我走到河前,踏上烏篷船,背影佝僂的船夫輕搖船槳,水面頓時泛起圈圈漣漪,幾隻水鴨愜意地游過,發出嘎嘎叫聲。石拱橋在兩岸燈火下與水中倒影形成一輪彎月。一旁的垂柳也折下腰來,細長的柳枝彷彿在低頭暢飲河畔的清水。從遠處望去,整個景象宛若以釉彩渲染的青花瓷。之前坐烏篷船也只求一樂,可是卻忽略了體會水鄉柔情的機會。下船後,我聽見岸邊傳來一陣鼓聲,追上前看,原來是附近的一座小院內正演着皮影戲。一場《西廂記》躍然於白簾上,完結時我還有點意猶未盡。走進臨河水閣,向店裏的老人要了一壺茶和一份點心,看着映在上水面上的明月,不禁思緒萬千……

 

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與其生活在繁華忙碌卻沒有靈魂的大都市,不如在烏鎮這種遠離喧囂世俗、簡樸而富有韻味的小鎮生活。現今的世界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對是物質無止境的追求、對感官的刺激放縱使他們受限於名韁利鎖的束縛,屈與世俗,逐漸失去本真和初心,變得混濁腐敗。因此,人生不見得要擁有多少名利成就,少一份對功名利祿的執着,便多一份豁達悠然。生活需要擁有一份平和的心情和一份細緻從容的人生態度,以自由的狀態去演繹生活的真諦。在簡樸平淡的生活中過得快樂而充盈,也是另一種人生境界。五年前心境尚為稚氣的我總喜歡燈火輝煌的現代大都市,渴望自己的未來走得更高更遠,得到更多。而這些年的各種失意卻讓我改變了許多,反而嚮往過上烏鎮原住民那種隨水而生,伴水而眠的樸素生活。

 

烏鎮是一本內涵豐富的古書;烏鎮是一首纏綿動人的情詩;烏鎮更是一首飽歷滄桑的老歌。烏鎮,乃我魂牽夢繞的一方聖地,是我重訪此地後才意識到的事實。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