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人生領悟-把課室搬到撒哈拉讀後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5/02/2021

 

  這本書是講述一個十九歲的中六學生林信彦參加世界級的撒哈拉馬拉松,這項馬拉松可是曾獲《時代雜誌》列入十大世界性耐力賽的第二位,要在七天內完成全長 250 公里的比賽,而且是在撒哈拉沙漠舉行。其實信彦也不算是跑得最快,校長選擇他有三個原因:
一、今年是信彦在正生的最後一年,怕是以後再沒有機會參加。

  既然有這麼難得的機會有好心人贊助,當然要參加,不計機票也要三千美元,可見費用是一個天文數字。更何況被人提名參加世界級比賽,比殞石撞地球的機率還少。

二、他們看重的並不是信彦跑得有多快,而是信彦在正生的轉變。

  他十三歲時被法庭判入正生會兩年。他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人,一次,球證判他犯規,他認為被球證針對,他不曉得自己犯錯,卻仍以為被針對,以為人們都在針對他。可見他以前多令人討厭,但是在正生會的幫助下,信彦由一個叛逆少年轉變成一個乖少年,真的很難想像一個跟黑社會打交道又吸毒的不良少年會三百六十度大轉變。更扯的是感化令結束後,自願留在正生書院讀書,這個世界真的是無奇不有。
三、他們希望藉此經歷讓信彦開闊眼界,增加人生閱歷。

  有時候,我們學習的知識局限在學校的書本裏,比起在學校學習,在撒哈拉沙漠學習會更有意義吧!撒哈拉沙漠雖然沒有像學校有完善的設備,卻能通過汗水學到許多人生道理,那些道理不是隨便看看書就明白,要親身體會才知道。

其實信彦參加這項比賽遇到二個難題

一、不怎麼喜歡長跑

  信彦最喜歡的運動是打籃球,射箭也不錯,曾獲香港盾射箭比賽男子反曲弓初級組亞軍。信彦認為長跑太艱苦。不過,有一次,正生書院首次參加學界男子乙組越野賽,當時剛好有好幾個符合乙組年齡要求的同學,而信彦是其中一個,那年的學界越野賽有 180 名參賽者,信彦拿到了第 30名,在正生的乙組長跑隊中已位列第二,但信彦已經三年沒長跑了。

二、時間不夠用

  2013 年 11 月得知「極地長征」這回事,2014 年 2月16 日至 22 日便要前往約旦撒哈拉沙漠參賽,3 月就是中學文憑試。信彦是一個重讀生,上次中學文憑試考獲二十三分,為了考獲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而選擇留校重讀。由此可見,讀書對信彦來説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多元化地學習。

撒哈拉馬拉松之旅

  現在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信彦在撒哈拉沙漠期間七天沒有洗澡、刷牙、換衣服,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失去了才會後悔自己當初沒好好珍惜,原來我一直都「身在福中不知福」。從今以後,我要好好珍惜啊!辛苦過後,總覺得水特别好喝,彩虹特别美,在越極端的環境下,才會嘗出水真正的味道。

  太衝動是不好的,信彦就是一個例子,他第一天就因高估自己的能力,導致筋腱發炎,馬拉松是一項耐力賽,考驗你的能耐,太快是不行。後來,信彦開始腳痛了,很辛苦,如果是我肯定會放棄。但信彦不是,他認為這次既是為了正生籌款,還有那麼多人支持我,他跟自己說,絕不可以放棄,我真是佩服他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既然痛楚是必經階段,我更應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從中學習。

  作者提到了許多參賽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老伯伯,他所表現出的活力,絕不少於年輕人,信彦每次見到他前,總是從遠遠已聽到他雄壯的歌聲。老伯伯這一舉動,令我非常慚愧。平時,爸爸經常叫我去行山,但我都一一拒絕了,只想窩在家裏懶散地過,這樣我連老伯伯都不如,下次,我一定會答應的。

  令我最感動的一刻,就是衝線那一瞬閰,回想起這七天信彦徒步跨越 250 公里的荒漠,遇到很多難題,也一一跨越了。在不平常環境遭遇下接受挑戰,承受非常的壓力,如飢餓、寒冷、酷熱、困倦、孤獨、迷失、痛楚、不適⋯⋯身體不斷勞損耗,歷盡痛苦,但信彦從來沒説過「放棄」這兩個字,非常值得人稱讚。説一説信彦的成績吧!185 位參賽者,信彦獲 得第138 名,雖然不是第1名,但信彦經歷了這麼多事情才衝過終點的,那份成功感絕不少於第1名的。

第二次文憑試的結果

  雖然這次文憑試跟上次的分數差不多,但那份成功感遠比上次多,那時信彦早上上學,下午練跑,晚上温習,星期六、日行山,根本沒什麼時間温習,那麼辛苦也能考得跟上次差不多,真厲害啊!更厲害的是如願信彦考上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只要努力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成功。

  少年時讀書,成年時工作,幾十年就過去了,這樣人生真無聊!人有許多選擇的機會,你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處理手法,但你要想清楚是否適合自己,要思考這是否最好。像朱自清所説「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白白走這一遭啊?」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只能創造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那就無遺憾了。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