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朗誦中學到謙虛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8/08/2020

  朗誦是一門藝術,講究字正腔圓,注重抑揚頓挫。從小到大,我每年都參加各式各樣的朗誦比賽,而母親就擔當我的培訓老師。

  小時候,我看見哥哥姐姐在台上神色飛揚地朗誦屈原的《離騷》、李白的《行路難》,縱然幼小的腦袋尚無法理解深奧的文言古詩,表演者的聲線表情卻已把我帶到詩人們的思緒裏。一首古詩誦畢,台下掌聲如雷,而表演者微微一躬,頭也不回地步下台階,留下瀟灑的背影。

  或許是自幼耳目濡染,我對朗誦情有獨鍾。終於,迎來了我中學生涯的第一場比賽。穿着拔萃校服,尤其是我小獨有的鮮藍襯衫,我更覺自己神采飛揚。步入比賽場地,我不屑地看着埋頭苦讀、正在背稿的芸芸眾生。我早已把誦材背得滾瓜爛熟,哪會臨急抱佛腳?正當我準備掏出手提電話打發時間,母親把我拉到一個寂靜的角落,嚴肅地叮囑我要謹記誦材,不要忽略我認為幼稚的配合動作,發揮平日訓練時的水準。我極不耐煩地敷衍了數句,扭過頭反了個白眼。

  坐在參賽者席上,我心中抱怨又一次排在後半部分,又要百無聊賴看過數十人相同的表演才到自己出場。我自信滿滿「欣賞」着其他人的朗誦,時而鄙夷一些口音不準、卻又唸得振振有詞的人。中途,一位白裙泛黃的女孩在台上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我和身旁數人早已忍俊不禁,見她如此狼狽更覺好笑,還真有人忍不住噗一聲笑了出來.

  經過許多「娛樂」後,也終於到達我期待已久的時刻。當評審喊出我的姓名時,我掃掃裙子,挺着身子走上台。學着哥哥姐姐們,我只是輕身鞠躬。剛讀了標題,便馬上察覺到不對勁。不合理呀,我的嗓子聲音該是挺清脆的呀,怎麼回事?無計可施,我只好硬着頭皮讀下去,心亂如麻,表情、動作都忘記了,更別提朗誦的關鍵——抑揚頓挫。朗誦完,急急鞠躬,三步拼作兩步地跑回座位。之後的表演,我也絲毫沒有印象,早已沉溺在失敗的羞愧裏。

  比賽完,三甲當然與我無緣,我垂頭喪氣地拿着評分紙找母親,連看一眼評語也不敢。母親接過評分紙,馬上叫我喝了口水,語重心長地說:「我就看你沒聽我話,上台前沒喝水、清清嗓子,你一急不就亂了嗎?」我低下頭,壓根兒不敢直視母親。母親讀出評語:「語調平淡,眼神漂浮,發音尚可,宜多加表情動作配合。」聽見評判的要求與母親不謀而合,我更為自己的自傲而自責。

  這時候,母親說她要我自信,而非自傲,勸我別目中無人。我聽罷一驚,母親竟早看出了我方才的心思。母親嘆道我種種行為都表現出了不屑,如不肯再看稿子,暗笑他人失手等。見我眼眶泛紅,便說:「你要謙虛一點,這次是你失手,下次說不定是有更強的對手呢!」

  「啊,漏了一句,評判寫了叫你再接再厲呢!」是啊!「經一事,長一智」這次朗誦心賽是輸了,但是我有了更寶貴的得着——要謙虛。「滿招損,謙受益」,相信我下一次會有更好的結果,再接再厲!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