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寬恕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8/08/2020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胸懷。」法國作家雨果正正點出了「寬恕」的意義。現今社會紛爭繁多,倘若凡事都能夠求同存異,以廣闊的胸懷處世,世界必定更和諧,故我們必須學會彼此寬恕的美德。


 首先,在個人方面,寬恕是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智慧。戰國時代,藺相如因澠池知會已被拜為上卿,然而廉頗卻因嫉妒心起,決意要當面羞辱藺相如,以洩心頭之憤。可是,藺相如因為國家危難着想而不希望與廉頗正面衝突,故此對廉頗多番有意迴避。廉頗起初還以為藺相如怯懦怕事,卻不知他的心胸比自己廣闊許多。後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寬容而負荊請罪,彼此成為了生死之交。由此可見,寬恕對己對人都有裨益,多一個朋友,勝過多一個敵人。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存寬容,才能贏取別人的認可與擁戴,收納人心。


 其次,在家庭方面,彼此寬容也是經營和諧關係的不二法門。「蘆衣順母」的故事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詳,閔子騫曾被繼母簿待,給他有別於另外兩個她親生兒子的蘆花「棉衣」。一天,閔子騫在為父親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下而遭到父親斥責和鞭打。蘆花隨着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子騫被繼母虐待。但當父親要休逐後妻,閔子騫卻選擇寬恕,為繼母求情:「留下母親我受冷,休了母親三個人受冷」。最後,繼母為之感動,一家人從此和睦相處。在我們生活上也應彼此寬容。如果兒女和父母之間有任何衝突或矛盾,只要在一起,一起融洽地談談心中的想法並互相寬恕,退一步海闊天空,便可以解決紛爭。家人之間朝夕相對,難免有磨擦,彼此寬恕,才可享和諧的天倫之樂。儒家一直提倡「夫妻重愛尤重敬」,家人之間能相敬相愛,互相寬恕,家庭方可和睦長久。


 最後,在社會方面,寬恕輕則可避免爭執,重則可避免傷亡,保持社會的和諧。清朝時便發生了這樣一段美談——清代大學士張英在桐城的相府與鄰居宅院之間有一塊空地,鄰居修房砌牆時越過了中界,兩家人便因此發生了爭執。張英的家人不忿,就向張英寫信,希望他用權勢壓倒對方。可是張英卻從朝廷寄回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家人讀罷,深感慚愧,立時讓出了三尺地界。鄰居被張家的舉動為之感動,也讓出了三尺,故已有了成為千古佳話的「六尺巷」。由此可見,懂得寬恕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鬥爭並學會「有容,德乃大」的真締。


 冤冤相報何時了,寬恕是化解仇怨的最佳方法。《聖經》中 <馬太福音> 有這樣的說法:「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讓他打;有人要想告你,要拿你的內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就二里路。」當中說述的是冤冤之報沒完沒了,與其跟別人糾纏下去,倒不如以寬恕化解矛盾。很多時候過於執着於仇恨之中,結果在怨念的陰霾裏一蹶不振,難以逃離,無以自拔。


 寬恕是最為美好且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之一。若我們人人皆眼光放遠一點,胸襟擴闊一點,一切蠅頭小利、蝸角虛名頓成清煙幻霧;如我們人人能彼此寬恕,以寬宏之心待人,對個人、家庭和社會方面也有莫大裨益,世界必定更和諧,故我們必須學會彼此寬恕這美德。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