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孝道

作者: nickname-dgs-110178 最後更新: 08/08/2020

     所謂「百善以孝為先」,孝道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父母?怎樣做才算是盡孝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母親懷胎十月,忍著切膚之痛的十級痛苦把我們生下來。父母由照顧我們的日常所需,味我們喝奶、替我們洗澡,到我們開始牙牙學語,叫我們說話、認字,教我們走路、騎單車;當我們漸漸長大,父母便要供養我們上學,給我們交書薄費、課外活動的費用等等。還有他們每天苦口婆心的勸諫,不忍心的痛罵,甚至責打,一切都是發自於一顆疼愛子女的心。從起居飲食,供養我們教學,到他們每天奔波不斷、埋頭苦幹,努力賺錢回家,大多都投資於子女身上,為的只是希望提供他們一個優良的環境,讓他們得到更優質的教育,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嘮嘮叨叨的勸諫;由龐大的支出到數不清的心血,父母最大的願望,都只是希望子女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父母含辛茹苦艱辛無比地我們付出了這麼多,我們豈不是應該好好孝順他們?

     什麼才算是孝?在《論語·》的《為政》第二,孔子說:「今之孝子,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就是:現在所謂的孝就是能贍養父母就行了,但是家中的狗和馬一樣有人供養。如果心中不存敬意,那與養狗、馬有何區別?只有發自內心的敬意才算是孝。學有所成後供養父母固然是好,但真正發自內心的孝,出於行動。

     從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並不難。早上起床是跟父母說聲早安,睡前說聲晚安,對父母彬彬有禮,其實已是一種「孝」。父母下班時,為他們酸痺的肩膀按摩一下,或自動自覺做家務,減輕他們回家後的負擔,也算是「孝」。其實在生活細節中,只要是發自內心的,要孝順父母不難做到。

     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和父親相依為命。他每天惦念著母親,因此全心全意地服侍父親,鄉里鄰居都稱讚他為孝子。尤其是日常起居方面,他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且蚊子多,因此為了父親能夠安睡,每晚在他就寢前,用扇子把枕頭和席子扇涼,趕走蚊子,才請父親來睡。冬天天氣嚴寒時,黃香怕父親受凍,因此每晚躺在冰冷的床上,用自己的體溫來暖父親的被窩,避免父親著涼。黃香的故事也成為了《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可見「孝」並不分年紀,我們無時無刻也該盡孝。

     漢文帝稱帝時,也對母親薄姫非常孝順。即使當了皇帝,也早晚奉候母親,無微不至,十分殷勤。後來,薄太后經常臥病在床,而這些年來漢文帝睡覺也比敢合上眼睛。他母親要吃的湯藥,全都親自嚐過後才讓母親服用。漢文帝即使是萬人之上,天下百姓的君主,擁有最大的權力,也不忘自己是兒子的身分,充分地體現什麼是「孝」。可見,無論我們怎樣的權力和地位,也不應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應以「孝」來報答他們。

     要盡孝,不是用金錢衡量的,不是供養父母就算得上是「孝」。那麼,難道所有窮人都不孝順了嗎?真正的笑,可以從行動中體現,而且是發自內心。聽見他們咳嗽時遞上一杯溫水,看見他們佩雷的時候簡單至多加慰問、普天同慶的日子送上一張心意卡,甚至只要聽從他們,不爭辯,也是「孝」的表現。只要我們心存敬意,發自內心地孝敬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實踐孝道一點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