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記》讀後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8/08/2020

      《邯鄲記》是潘步釗所寫的一本以「關懷和感動」為主題的散文集。文中道出了作者的價值觀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和感悟。


       其中一篇令我產生共鳴的是《群犬》。文中記述作者每次去拜祭父母時,都會遇到一群野犬,牠們身上遍佈血痕,卻無人會牠們料理傷口。作者幾個月後再去,發現犬群中已到了六七頭小犬,但原本帶頭的黃犬卻已變得蒼老慵倦。我對犬群表面凶惡的模樣並不害怕,卻被他們流浪不羈的靈魂所深深吸引。在我們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經常被所謂的「規矩」、「競爭」所局限,逼使我們一味向前,擔心自己被「超過」。但其實這些都只是表面且膚淺的,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活在當下,享受過程,並欣賞沿途的風景。正如文中的犬群,他們不被世俗所約束,過着自己喜愛的生活,怡然自得。牠們不向現實低頭,保持着自己的意氣尊嚴。這些都是我所渴望做到的生活態度。


       野犬身上的傷疤,是牠們成長的印記,也是時刻提醒著他們堅強的印證。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挫折,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不應放縱自己頹喪下去。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這也是我們成長中必經的階段。有一次,我在朗誦比賽中失利,成績十分不理想,我更產生了不再參加比賽的念頭。但我反思過後,其實損失的是自己寶貴的學習經歷。下一年,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最後更一舉奪冠。其實遇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面對它的態度。


       另外一篇令我反思的是《怕梨花落盡》。文中以多位粵曲大師離世的消息作為開頭,而後帶出作者對於傳統文化逐漸流逝,再無傳人人的惋惜。在現今社會中,科技日益發達,許多事情都瞬息萬變。我們應該放慢腳步,並多了解傳統文化,它們能流傳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一輩全一輩,定有它獨特的魅力及精粹所在。我認為以現今的科技水平,也應該能幫助保留傳統文化及讓更多人認識並接觸他們,例如建立網上學習平台,在社區中心舉行文藝匯演等。


      作者以細膩、秀麗的文筆對環繞身邊的一切人情事理,作深刻而真摯的描摹、回應和思考。此書不但令我的文學修養有所增長,更令我在生活態度以及思想模式更為全面且成熟,令我獲益良多。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