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人渡河:人性的純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30/07/2020

  《賈人渡河》中,商人兩次渡河翻船,一次憑漁人的救人意識保住性命,但第二次因沒有完整付第一次向漁人保證的錢,便被漁人遺在水中,因而溺斃。這樣聽起來,大家可能會兩種反應:一個是「漁人很小氣,得不到錢便要見死不救!」,而第二種便是「商人不付錢,他活該!」。如果你是第二種,我問你一個問題:你還是人嗎?!


   說真的,人與動物最中心的分別是什麼? 人能說話,動物不能;人能兩腳站,大部分動物也不能⋯⋯ 然而,聖經創世紀中則點出人比動物高層次的原因: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成的,有人性,動物就只顧生存。這樣,我們便有第二個問題:人性到底是什麼?


  我們回到《賈人渡河》,看看商人第一次翻船。漁人聽到商人的喊聲,便馬上駕船救人。商人高興了,向漁人保證一百兩銀子。這可不少,漁人沒想到會有回報,便當然願意接受。接下來的我們也知道了,但仔細再看便發現漁人原本只是看到一個求救的人,沒想回報,就馬上去救人。這,不就是人性的最佳表現嗎? 人原本就不會想甚麼利益好處,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會幫忙,讓大家可以一起同層次生存。可是,現在社會上的怨恨和貪婪一點也不像我所說的人性;到底是什麼摧毀了純真的心態?元兇便是剛提到的怨恨貪婪的來源:傷害和錢財。


  錢的保證,令漁人由原本純真想幫人的動機變成因有回報才伸出援手。現今無數的悲劇,家庭友情被貪欲佔領,失去最原始的善心,也是因為錢的出現。我不是説一定要脫離錢和社會,到森林獨居才能有人性,但我們過了千年歷史,經歷無數因錢財而產生的爭議,不是應該學會放下自我中心,不只以利益行事,而以別人為先呢? 基本的做人道理,就是這樣;否則,我們就只會互相傷害,並因此產生怨恨。


  漁人因得不到商人保證的一百兩,認為自己受到背叛,以見死不救作為復仇方法。相信大家看過不少的復仇故事: 《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甚至元朝的一部劇《趙氏孤兒》,全部的主角也是因為自己或所愛的人受傷害或背叛而產生極端的復仇計劃,而最終他們不是殺人就是被殺,甚至兩者並列。美國《復仇》一劇的開篇畫面最完整地解釋復仇此事:「你踏上復仇之路前,先挖好兩個墳墓。」《賈人渡河》中,一個墓埋着失去性命的商人,另一個則埋着漁人失去的本性。


  錢財帶來傷害,傷害引致復仇,一篇只有兩個角色的文章竟然帶出人性和社會的深奧問題。商人的一句「謝謝」可能令他第二次翻船時保住生命,但最重要的是漁人應該保持本性,無論第一次如何仍然以救人的心態協助商人,從而表現人性原本的純真。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