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讀《37 路通往童年》有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2/05/2020

《37 路通往童年》於「第一屆台北旅行文學獎」比賽獲得第一名,是一篇情感豐富, 十分出色的文章。作者巧妙地以 37 路公車,娓娓道来童年的故事,將童年記憶與台北東區時空變遷結 合,文字樸實,真挚感人,富有诗意,卻能表現豐富情感,撼動人心。


文中充满了作者純真的童年回憶,画面感强,讓讀者更加容易投入在這篇文章中。文中提到「上車時豔黃的斜陽,下車已經變成深紫的晚霞。我在仁愛路下車, 走九如商號旁邊的巷子到忠孝東路。途中有一幢荒廢的別墅,深鎖的庭院草木異 常旺盛,屋頂上長滿濃密的荊棘,黃昏時,成群鳥雀盤旋其上,鳴聲震天,十分 驚人。我一直記得在那些大小不一的禽類剪影中,有一隻特別巨大的,拖著長長 的尾巴,飛翔在天光即將收盡的魔術時刻裡。」看到這裏,我彷彿代入了作者,成為了作者的眼睛,感受到作者在公車上看到的美麗風景。作者巧妙地運用嗅覺和視覺,描繪了在公車上看到的風景,真是讓人十分佩服。


文中也指出了社會變遷快速,看到這裏實在令人深有同感,和感到心酸。文中提到「那麼多年來,37 路還是走著一樣的路線,二十年前 經過信義路四段和基隆路時,車上的乘客們絕對想像不到那一整片據說是兵營, 看起來長滿雜草與未完成建築物的大工地(大荒地),幾年後會長出了臺北市政府大樓,華納威秀,101......我們只是傻傻看著車窗外奔跑著的電影城市,那裡 有高高的藍天、瘦瘦的行道樹、裝飾著白鐵椅的馬路,或許還有一首鳳飛飛的「流 水年華」。」


這引起了我的共鳴。城市變化得太快,讓人心驚,在很多的時候我們都無法阻止,我們只好傻傻地站在這裏,無奈地看着城市的急速發展和改變。記得小時候,我在鄉下渡過了我快樂的暑假,那裏有綠油油的草地,藍藍的天空,雞舍,在路邊還有一盤盤舅父栽種的仙人掌。在這裏,我可以放煙花,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奔跑,放風箏,或者是餵飼小雞。這裏的每一個角度都充滿著我珍貴的回憶。可是,幾年過去,當我回到了鄉下,一切都變了,一切都變得如此陌生。昔日的草地都不見了,附近興建了幾幢高樓大廈和停車場。那幾盆仙人掌也丟掉了,雞舍由門外搬到室內,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建築物變得嶄新,但我的心中卻是空蕩蕩的,因為這裏已經不是屬於我的鄉村,只可惜人在,物卻已經不在。


在最後一段,文中提到「無論如何,在我的記憶裡,總是有個小學生,坐 在 37 路上,沒有度數的眼睛映著那隻消失的大鳥,長長尾巴飛過不斷變幻的城 市天際線。他是那麼的安心,那麼的快樂,因為他永遠不用下車。」作者寫記憶中「有個小學生」因為「永遠不用下車」而感到「安 心」和「快樂」。我認為這個小學生就是作者本人。作者已經畢業,於是他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搭公車,回味屬於他的童年回憶。作者對37 路的依戀,就是對童年的依戀。在車上,在搖搖晃晃的塑膠 皮座位裡,作者可以逃避煩惱,逃避炎熱的夏天、逃避傾盆大雨或忘記爸爸的去世。因此,作者因為永遠不用下車而感到快樂。


讀完侯季然的作品,我很佩服他細膩的文筆,以真挚感人,富有诗意的筆觸描寫自己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和失去爸爸的悲傷,文章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精彩至極!這本書可以讓讀者們更加了解作者,也可以引起我們對社會變遷的反思。在此,我希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細味這本書的箇中道理和情感。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