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一天,我到街上行逛。在轉彎的一角,我慣性地轉頭一看,只看到嚴密的鐵閘,空中好像瀰漫着甜滋滋的香氣……
這個轉角位,原本是一座六層的唐樓。而地下鋪就是一間士多店。從我有記憶開始,它已經在那裏營業了。爸爸曾告訴我,在他的中學時期,士多店開張了。
當時士多店新開張,外牆雪白,掛在店上的招牌「聯和士多店」呈鮮紅色,有多麼的氣勢。 店裏的貨品五花八門,有零食、漫畫、還有最吸引小孩子的,棉花糖。雖然貨品種類繁多,但有點雜亂。因為價錢便宜,所以吸引許多中學生放學後,包括爸爸,一窩蜂擁到士多店買食物,看漫畫等。
當時我剛懂得步行,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幼兒時,爸爸有時候也會拖着我走進士多逛過圈。我小時候對士多的印象是佈置簡陋,招牌退色,沒有昔日的氣勢了。當我懂事、長大後,大廈外牆已經剝落,部份石屎脫落、鋼筋外露。士多內的天花也因為長期滲水而導致一斑斑水印。士多店早上很冷清,我每天早上幫爸爸買報紙時,除了老闆,店內人空空如也。一到了放學時段,一大班小學生仍然飛奔似箭地撲去士多,在那裏休息,閒笑一下,彷彿重現了昔日爸爸少年的時代。可惜一到傍晚,士多店又回復空空如也,變得冷清起來。記得炎炎夏日,當大家都熱到汗流浹背時,老闆悠悠地坐在藤椅,靜靜地揮着葵扇,悄悄地看着時間流逝。記得牆上有一把大牛角扇,長期開着,慢慢地把清涼吹到每一個角落。唯一一樣東西沒有改變過,就是放在店外的棉花糖機。我記得我小時候經常請求爸媽買棉花糖給我吃,那軟綿綿、甜滋滋、入口即溶的味道真讓人垂涎三尺,那香氣從對面街道上也能聞到。當我踏入中學時段,唐樓四周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有了許多新屋苑、商場,令這種六層高的唐樓別樹一格。我依舊每天到士多替爸爸買報紙,與媽媽在士多裏一起看雜誌。我和爸媽出外閒逛時,每每經過士多店,都走進去,與老闆問候一下,説説近況。老闆雖然年紀老邁,但做事仍然親力親為,笑容可掬地迎接顧客,對任何街坊、大小朋友都很親切。日子久了,我便形成了一個習慣,就是一走到轉角位,就會看一看士多,走進去打個招呼,有時光顧一下,或買個棉花糖吃。
有一天,我走過這間外牆已經泛黃,招牌已經舊得辨認不出來的士多店時,卻有一樣東西格外吸引了我的眼睛。外牆貼上了一張紅色的海報,上面寫着「租約期滿,多謝街坊30載支持」。我頓時感到很震驚,卻又知道此是意料中事。聯和墟早在十年前已成為新市鎮,只餘下這街角的唐樓,相信未能抵擋時代更替,比社會淘汰,令我感到很惋惜。隨着時間過去,貨架上的貨品越來越少,來光顧的人也越來越少,就連牆上的牛角扇也慢慢地停止轉動了。到了營業的最後一天,我特意到士多店買個棉花糖,老闆親自為我製作棉花糖。看着棒子一個一個的旋轉,淚水也一滴一滴在眼眶打轉。我吃着吃着,眼淚緩緩地落下來,令棉花糖溶化了。我心裏感到很空虛,士多的消失,彷彿抽走了我兒時的時光。它陪伴了許多街坊的成長,經歷了不同時代的變遷,引證了新市鎮的發展。我永遠不會忘記士多泛黃的外牆,退色的招牌,林林總總的貨品。
爸爸走近我身旁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發現站在此街角好一段時間,再也聞不到甜滋滋的棉花糖香氣,口裡卻有一點點苦澀,也許是回憶的味道吧!
作者簡介
我是一位中四學生,請多多指教。我喜歡閱讀中英文書,也想嘗試作一下故事。希望藉此可以互相切磋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