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園

作者: nickname-dgs-543125 最後更新: 19/02/2020

來到香港國際機場,手持着登機證件,仰望着登機閘口的屏幕,細味着螢幕上那排字耐人尋味的字:目的地—理想家園


一個星期前,為了一篇作文的取材,我為理想家園的定義陷入深思,甚麼是理想家園? 老實説,上一次的聯想已是小學時的畫作,不如來一趟實地考察,可能也是一個辨法。


在飛機上安頓好後,我打開平板電腦的畫面,凝視着文章的標題《理想家園》,看着標題慢慢化開......化成一片藍天白雲,有着高低不一的摩天大廈作點綴,大樓之間的閃爍燈光與旁邊的河港上絡繹不絕的渡船演奏的交響樂,大樓上投射的時鐘用秒鐘為樂曲打拍子,伴隨的是兩岸熙來攘往的觀眾和掌聲。


我在人羣中穿插着,沿着海邊一路走,耳邊響起街頭表演者的即興,藝術不再規限於畫框內,而是活現在街頭。在這裏,市民崇尚自由,享受身心上的無拘束,當然他們與法津亦互相尊重。在開放思想之下,男女之間變得平等,弱勢社群、外籍人士、殘疾人士的標籤也被撕下,人與人相處再沒有閡膜。這裏的人體會過昔日的封閉,因此更體會到自由的難能可貴。


在乘巴士時,本以為會上映一幕《年青人遇上老伯伯—關愛座之爭》。出乎意料地,面透倦意的年青人一見到伯伯正用拐杖支撐搖搖擺擺的身驅上車時,年青人主動讓出座位。即使伯伯說他只是乘坐幾個車站,但年青人也堅決說自已不累,請伯伯就坐。結局是伯伯坐了十幾個車站才下車,而年青人也沿途打了好幾個呵欠。其實兩者都是優先考慮對方的需要,互相禮讓,就如別林斯基所說:「人民是土壤,他含有一切事物發展所必須的生命汁液;而個人則是這土壤上的花朵與果實。」當人與人相處之間多一份尊重,就等於為這世外桃園的土壤注入養份。


經過便利店時,即使手機裏已經有電子版的報紙,我還是拿起了一份報紙。比起電子版的方便快捷,我更喜歡紙張的實在、簡撲。在這理想家園,其實高科技都是其次,如果重歸樸素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或許這就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本航班即將到達目的地...」隨著航班到達「理想家園」,我抱着所有憧憬,踏足這夢寐以求的家園。出乎意料地 ,這裏的語言亦是熟悉的廣東話,有着不同國籍的人,這裏的夜景猶如機上的夢景一樣。當我拿起地圖,只見它顯示着:所在地-香港。那一刻,我才轉過頭,注視着周圍,這裏的確跟香港很像,除了一點,這個地方的每一個人都肯踏出一步,共同打造這「理想家園」。或許如果每一個香港人都肯踏出一小步,那就是七百五十萬步,那麼我們將接近「理想家園」一大步。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