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微小

作者: nickname-sms-972259 最後更新: 10/11/2019

偉大,是微小的。 微小,是偉大的。偉大不比微小更偉大,微小也不比偉大更微小。人一生的輝煌成就、顯赫功績,對比波瀾壯闊、廣袤無邊的天地來說,實在不值一提。 然而,許多看似平平無奇的事物, 卻展現了浩瀚般的偉大, 綻放出曇花一現的艷麗。

    對比地球四十六億年的歷史來說,人類的歷史可說是時間長河中的一粒浮爍, 雖然微小卻又如斯耀眼。莘莘學者透過孜孜不倦的研究,推斷人類可能約在七萬年發生了認知革命,使我們的思考能力突飛猛進,引發了後來的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人類文明的發展可說是正在經歷爆炸式的增長 ,把地球光速改造成知的面貌。就這樣,人類似乎認為自己超越了前人的成就,正站在山峰之巔,傲然俯視著渺小的天下萬物。甚至,有些人妄想自己羽化成仙,升華為神,成為了萬物的主宰。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認知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口中的偉大是多麼微小。從前,老子形容「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人類脆弱如芻狗。暴風一至,牆傾楫摧;洪水一至,村毀城陷;戰爭一至,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古人見識有限,目睹天災後為之戰慄、驚惶,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就如《竇娥冤》中的竇娥,懷著深重的冤屈,祈求上天降下異象,為自己洗雪沉冤,彰顯公義,足見古人對天地的敬畏之心。今天我們人類創造了遨遊宇宙的火箭,人們得以登上曾是遙不可及的月球,宇航員作為先驅者,傳遞著文明的烽火,把光芒傳到黑暗深邃的太空中。人們這才驚覺,如果失去了太陽的照耀,文明的火種只是星星之火,轉眼消逝。當我們自以為掌控了狂風與浮雲,用催化劑呼風喚雨之時,卻又發現偌大的宇宙更為暴戾無情。一顆天外飛星,有如核彈不知多少億倍的威力,可以撞毀半個地球,頃刻間翻天覆地,滅絕恐龍和衆生。傳說中的伽瑪射線暴,輕拂地球,須臾之間無形的輻射炙燒大地,燒盡臭氣層,海洋霎時蒸發,樹林頓化焦炭。

    由始至終,人類的偉大從來都是渺小的。一時意氣風發,一時頓覺以前猶如浮雲隔世,華美宮殿已長埋黃沙之下,名士豪傑皆永遠銷聲匿跡。偉大,是微小的。偉大不比微小更偉大。

    相比常被人歌功頌德的偉大,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小處卻更顯偉大。所謂「見微知著」,道理總是藏在最不為人注意的地方。荷花想必大家都見過,荷葉十分光滑,以至於露珠不能在葉片上停留,倒是盎然生趣地像珠子滾動,荷花也因此被文人雅士稱讚為「出淤泥而不染」。有人研究了荷葉這個司空見慣的疏水現象,並借鑒於此,製造出疏水性的物料而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如油漆等。樹木身為地球上最常見的生物,無處不在,綠蔭處處,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而山林也是騷人墨客把酒臨風,隱逸閒居之處。也有人特意研究樹上樹枝、葉子的生長方向和角度如何吸收最多陽光,從而仿造出與樹葉有相似分佈形態的太陽能板,發電效率甚高。區區樹葉,其實蘊藏著偉大的道理。被冷落在時空一角的碎石,可能就是人們極想尋找的遺珠。由此可見,許多中外古今的發明,都在微小的事物中得到啟發,從而造福人類,貢獻世界。有一句西方的詩句也很能顯出微小是偉大的:「在一粒浮沙中瞥見世界,在一朵鮮花中看見天堂。」微小,是偉大的。微小不比偉大更微小。

    宇宙磅礴而無情。人類只是地球龐大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地球也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藍色寶珠。太陽是銀河系中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而銀河系又是百億個星系中的其中之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眼界的拓展,是在提醒著我們自身的微小,也教我們要學習謙卑下來,收起自大的氣焰。近代,科學家發現人類是上兆個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由上百萬個基因組成。基因由上億個原子組成,而原子又是由更小的質子、中子、電子,以及組成它們的夸克、膠子、中微子等組成。微觀盡頭,揭示著另一個大千世界,埋藏著我們難以想象的奧秘。最前沿頂尖的物理學家,猜想著宇宙中隱藏的維度,宇宙起源和終結的奧秘,也許就捲縮在微觀的極限之中,在比夸克、膠子和中微子更小的能量弦。偉大與微小,從來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井外有更大的天地,魚缸外有更廣闊的世界。偉大有更偉大的,微小有更微小的。浩瀚之處必見渺小,渺小之處必見浩瀚。也許,只有當我們認清人類自己的微小,才懂敬畏著大自然的偉大。只有當我們放下自己的偉大,才會發現被冷落的微小。

    偉大,是微小的。微小,是偉大的。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