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海洋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0/08/2019

在塑膠海洋這段影片中,講的是一間茶餐廳夫婦,因為想減低成本,計劃使用即用即棄的餐具。於是機械人便懲罰他們,結果他們知錯能改,還為環保出一分力,幫助鄰近的街坊設立回收站。

看完這段影片我開始意識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不知不覺地製造塑膠垃圾,甚至是習以為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塑膠垃圾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深遠的影響。塑膠物料極難自然分解,分解周期亦須四,五百年,就分解了的塑膠只會變成碎片,不能消失。在土地方面,含氯的塑膠會釋出有害的物質到周圍的土壤,地下水或周圍的水源中。飲用這些水源的動物健康會受影響。當生物分解塑膠時,便會釋放甲烷,增加全球暖化的效果。在海洋方面,海灘垃圾中有10%是塑膠處,他們會釋放甲烷或聚苯乙烯等毒物質入水中。這些毒物及塑料對動物造成極大的禍害。很多海洋動物會潛在塑膠製品中,使海洋生物受傷或使命。

環保署在1990年代開始推廣環保計劃, 1998年推出屋苑廢物回收,甚至通過常識科和通識科教育市民環保觀念。可是我們接收這麼多環保資訊的同事,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會在生活中實踐呢?

在生活中我們可避免用塑膠,例如買早餐的麵包袋,含塑膠塗層的熱飲杯和膠蓋;在商場門口的雨傘膠袋;買街頭小食派發的交叉,交碗,飲管,零食包裝等都是會製造塑膠垃圾。據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全世界每年使用約500,000,000,000個膠袋,當中¼是用來作包裝物料, 95%的塑膠只是用過一次。

現在市面上已推出很多可以代替塑膠垃圾的產品,將環保袋,食物盒和水樽,不鏽鋼飲管,食物包裝袋……如果只貪一時方便,我們只是再花錢破壞自己居住的環境。看完這段影片,我有更深刻的反思。只要每人願意為環境踏出一步,出一分力,大家都可以不分年齡地實踐減塑生活,減低塑膠帶來的影響。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