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再別康橋》 閱後感

系列: 徐志摩 閱後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9/08/2019

    《再別康橋》——這一篇為人熟悉現代詩,同時為徐志摩先生的著作。人們常常說在欣賞一篇文學作品的時候,隨著一個人年齡增加,對於作品的理解就會有所不同。是的,長大了、成長了、獨立了、思維方式不同了,我覺得《再別康橋》這首詩歌有一番不一樣的韻味。

      時光匆匆流去,並不會為誰特別停下他的腳步,轉眼間三年了。三年前,身為一個小學六年級的畢業生,我對於離開與離別沒有太多的看法,只包著一個隨意的態度,任由時間留去。現在,相隔三年,我再次讀到「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我的看法已經不同於三年前的我了。我明白到一個人所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任何人也希望在自己生活過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跡,自己的印記,自己的回憶。可是,隨著時間流逝,很多事過去了就過去了。過去的美好只能封存在自己的腦海,細細回味,慢慢緬懷。誰也不能停留在過去。終有一天,你還是會與你身邊的一事一物道別,甚至會有些東西再也不見。

      除了《再別康橋》之外,書中還有其他具有啟發性的散文。徐志摩先生的文筆精巧,以精煉的文字,寫出細膩入微的感情,令讀者猶如身在其中,產生共鳴。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剖》這篇散文。《自剖》並不是像文章的題目所說的,關於自我反省,然後有所領悟的道理的。反而是關於徐志摩先生在講述自己對自己不夠了解,而面對了寫作沒有靈感的問題,令徐先生產生了不安甚至厭煩的情緒,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一個好朋友點醒了他,其實他像常人一般,沒有什麼天賦,也不是文學天才。好朋友解釋徐先生之所以能寫出這麼優秀的作品是源於他的生活的缺陷,苦悶無聊的,感情失利,甚至徐先生本人也未曾想過自己終究會投身作家這個行業。就是生活中的不正常,令徐先生產生鬱悶的情感,並且用文字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從而令讀者認為徐先生的作品有血有肉,產生共鳴。但是,好朋友叮囑徐先生千萬不要將「靈感」當作是理所當然的東西。生活中有所改變,「靈感」也可能伴隨著消失,所以需要學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並且擁抱他,並尋找自己工作以及生活新的動力。

     儘管人生如此短暫,徐志摩先生的作品令我領悟到人生的趣味在於在你有限的時間裡,走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過去終究會不來,你還是要邁步向前,繼續走自己的路。所以,請把握好你的時間,適當的時候說再見,適當的時候放手,自己走出你的燦爛人生。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