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阿Q正傳》讀書報告

作者: dgs-181026 最後更新: 18/08/2019

《阿Q正傳》是由魯迅寫的一本文學書,整個故事都圍繞著主角阿Q,他看似是一個怪裏怪氣的角色,做的事都是荒誕不經,但在他身上看見的事理卻是荒繆得來又難以否認。

阿Q的姓名和籍貫都很模糊,住在中國傳統農村裡的土穀祠裡,給人家做短工來養活自己。阿Q靠著自己的「精神勝利法」,不把任何人放在眼內,明明自己只是井底之蛙,卻會嘲笑比自己學識更高的人,令他即使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也能自得其樂。有一段時間,阿Q經常和人吵起架來,後來又演變成打架,弱不禁風的他每次都輸掉,認為自己是「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能做到「第一個」是多威風的事,便心滿意足地走去,就像自己才是打贏了的那個,瞧不起別人。

有一次,阿Q醉醺醺地在街上走著,看見坐在街旁赤著膊捉虱子的王胡,阿Q又坐在他旁邊,脫下夾襖,學別人捉虱子來了。可是,阿Q越捉越覺得不對勁,人家捉了一個又一個,自己卻只捉到三四個小的。阿Q覺得很丟臉,終於忍不住,扔掉夾襖,丟下一句侮辱的說話,開始跟王胡打起來了。這對阿Q可是很大的侮辱,因為向來只有他被阿Q奚落,何況這次是王胡先動手呢?阿Q繼續走,遇上了「假洋鬼子」—阿Q最厭惡的一個人,平常阿Q只會在腦裡暗罵他,可這次阿Q滿肚子都是怒氣,變忍不住說出了真心話,激怒了「假洋鬼子」,他便拿起哭喪棒,毫不留情地打在阿Q頭上。一連受到兩次侮辱的阿Q,看見了靜修庵的小尼姑,就再也不能抑壓自己了,向着她吐了一口唾沫,更動手摸她剃光了頭皮,嘲笑她,惹來其他人的大笑,阿Q也感覺吐氣揚眉,便洋洋得意地走了。

當晚,阿Q居然睡不著了,他想起了自己那天遇上小尼姑的情境,又在想為什麼所有女人都這麼麻煩的呢?書中又提到,阿Q很有排斥異端的「正氣」,認為所有女人每分每秒都是在引誘野男人,阿Q遇著一男一女在談話的都會怒目而視,甚至在暗角擲石頭。

阿Q一次又一次地闖禍,漸漸他就再難以靠做短工來維持自己的生計了,於是他決定出城去了。可是回來後,大夥兒都對他刮目相看了,因為這個阿Q跟以前的阿Q簡直就是大相逕庭,他穿的是新夾襖,腰間還掛著一個似乎裝滿銅錢的大搭連。自此,人人都跟著阿Q走,打聽他的「中興史」,而阿Q變得到了人們的敬畏。不過後來,人們追根究底地探討阿Q的底細,才發現他只是到城裡做小偷,就再沒有人一天到晚都纏著他了。

後來,村裡人都打聽到消息,說革命黨進了城了。阿Q看見人們對那些革命黨總會帶著幾分畏懼,便得意洋洋地學他們把辮子盤在頭頂上,但又沒有說帶來了什麼改變,認為應該要和革命黨結識一下。可是阿Q認識的革命黨就只有錢家的「假洋鬼子」,他來到了錢家,終於鼓起勇氣跟他說話,可話說到一半,就被人趕走了。

當晚,趙家遭到革命黨的搶劫,阿Q心裡不服氣,假如當時「假洋鬼子」讓他參與革命黨,他就會有份參與當晚的搶劫了。過了幾天,阿Q居然在夜裡被抓進城裡去了,原來他被懷疑當晚有份參與搶劫,要他供出同黨的所在地。無辜的阿Q當然不知道革命黨現在在哪裏了,就是這樣,阿Q就被槍斃了,村裡人都說阿Q壞,卻又說不出他什麼壞。

我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只是覺得故事曲折離奇,荒繆且不合理。可是經過一番深思後,卻發現魯迅透過這篇短短的故事,就揭穿了當時中國的弊病。阿Q的角色設定,模模糊糊,任何人都可以代入,代表當時的人大部分都有差不多的思想和遭遇,也可以說是被社會的趨勢沖昏頭腦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是嘲諷當時社會的弊端和腐敗,可是人民都是束手無策,加上被統治者灌輸的觀念,即使情況有多糟糕,都會催眠自己,麻醉自己。例如,當時阿Q連續被打,但不能反抗,只好向更弱勢的小尼姑報仇,這反映當時的社會根本沒道理可言,弱勢只能給強勢的欺負,根本不能反抗。阿Q晚上對女人的思想又反應了當時性別平等概念的缺少,即使人們沒有足夠的證據,都會認為大多數人說的都是對的。

當時的人只會隨波逐流,盲目跟從強勢的人,例如阿Q從城內回來後,裝扮比以前得體,人們便纏著他,討好他,我認為這除了是要佔便宜,還是要保護自己,免得因為不討好而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威脅,因此成了當時的大勢所趨。同時,這就增加了人們被尊崇的渴望,就像阿Q為了吸引注意力而想成為革命黨,成為強勢,就不必再被欺負,甚至可以欺負別人。而結局也再次指出當時的社會不談道理的問題,阿Q就這樣模模糊糊地被槍斃了,人們也不探討一下為什麼,就一口咬定他做了壞事,證明即使有人有不同的意見,都不能說出來,只可以跟隨大眾的想法。因此,我認為魯迅的寫作技巧是非常厲害的,憑著一個短短的故事,就能一次過隱晦地指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腐敗,所以我非常推薦這本《阿Q正傳》。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