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狂人日記》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8/08/2019

                                                                     《狂人日記》閱讀報告 (吳隽禧)
        魯迅先生在念書時期修讀醫科,投身社會後卻成為作家。普遍的醫生都是在身體上治療病人;然而,魯迅就以生動、活靈活現的字句,治療病人的心理。

        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的中心句為「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故事中的「我」,患有「被害妄想症」,每天都想着別人的眼睛總是盯著他,惡言惡語總在他頭上飛來飛去,甚至妄想別人在謀劃吃他。從古至今,世界總是充滿競爭,比如說在古代的科舉制度,考生都廢寢忘餐,懸樑刺股地溫習,想超越別人卻害怕被他們超越。另一方面,這個狂人實質是代表唯一清醒的人。在文章中,這位「狂人」認為「吃人」的狀況是普遍的,而且是一個極度惡劣的行為,所有人都在為這個行為自相殘殺。「狂人」並不支持這樣的行為,認為這是違反人格、令人憎惡的可怕「人性」品質。「吃人」可說是當時的禮節,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正常的,然而,現在的我們都知道「吃人」是無法接受、令人震驚的;這「吃人」的行為,正正就是魯迅想帶出的事情—當時中國人們的封建思想和制度,例如:重男輕女、女性要纏腳等,卻沒有一人擁有一個清晰的頭腦,繼續執迷不悟地遵從各項保守的行為。當中亦有不少諷刺封建思想的作品,就像《宋書》中的《狂泉》:故事中的狂泉也是代表着封建思想,喝泉水的人民就是服從封建制度的人,眾人皆醉為故事中的君主獨醒,只有他堅持喝井水,可惜,最終他堅持不住孤單的感覺,也去喝「狂泉」的水了,唯一有別的地方就是「狂人」是有堅持自己的想法。

        從《狂人日記》的字句中,便得悉當時的封建制度、保守思想是多麼嚴重,以「吃人」為仁義道德,卻只有清醒的「狂人」知道甚麼是真正的仁義道德。從古至今,人們依然有很多迂腐的習俗,魯迅之所以要寫這個故事,是希望世界上有多一些「狂人」,把社會從迂腐的深淵慢慢拉上來,共同創造一個「文明」社會—不要只說,要實行!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