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棋王 樹王 孩子王》閱讀報告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8/08/2019

       本書輯錄了阿城所寫的三篇中篇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篇小說的題材都是講述文化大革命後,三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插隊」後的生活經歷和故事。而故事中的三位主角分別是棋藝上才華橫溢的王一生、視大自然為髮膚的蕭疙瘩和盡忠職守的老師「老桿兒」。作者透過三篇小說,帶出文革對傳統文化、大自然和教育上所帶來的衝擊,從而發人深省,驅使讀者深刻反省這段歷史對人民的心靈、價值與社會不可彌補的禍害及影響。

       這本書揭示了文革時期人民生活的黑暗與悲哀,使我對當時社會的慘況有進一步的了解與反思,亦使我對三位小說的主人公深感同情。在《棋王》中,王一生對「吃」有著宗教般的虔誠,他的吃態更使人不堪入目,就連小說中的「我」也感嘆:「有時你會可憐那些飯被他吃得一個渣兒都不剩,真的有點慘無人道」。這已足見,在當時動盪不安、風雨如晦的中國社會中,人民的資源實在非常匱乏,生活艱難,嚴重窒礙了常人的發展。此外,在《樹王》和《孩子王》中,作者也將文革對人民思想和故有價值觀的顛覆表露無遺。貴州的山民隨處肆意砍樹,視大自然為草芥,更言「這種野樹,是障礙,要砍掉,這是革命!」;盡責愛幼的老師希望擺脫極權對教育的箝制,讓學生明白讀書的真諦,卻因違反教條規定而被調走。這一幕幕的悲劇每每都使我痛心。

        其實早在文革開始之際,那些知青就無辜地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中,後來更因被驅逐蠻荒而斷送了前途。政治角力對社會的禍害真是使人唏噓不已!偏激的主義也違反,了人性和自然,使人做出愚昧的行為。我們在可憐故事人物的同時,亦應深刻反思歷史,鑑古知今。

       雖然故事的主角都活在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中,但他們在精神上的堅持、抵抗,以及可貴的品格情操就如星星般,在黑暗的穹蒼裡散發著光與熱,照亮人心,使我肅然起敬、由衷佩服。棋王王一生將時間和熱誠投放於棋藝上,藉此忘掉世間那惱人的權利和路線的紛爭、忘掉這種紛爭造成的精神與物質的困擾,展現出他不諳世事、不近流俗的情操。樹王蕭疙瘩在李立砍樹時以身護樹,阻止這個暴行。孟子認為「生」與「義」不能兼得,而蕭疙瘩就充分表現了「捨生取義」的精神。且看老桿兒,他為了盡力擔當一位好老師,冒著違反教規的風險也在所不惜。他們的一舉一動正是對當權者的苛斥;對後人的當頭棒喝;對人性的警剔。縱使他們三者在故事的最後都沒有得到好的結果,但我相信,他們寶貴的精神必會萬古長青。

       概而言之,阿城的小說雖取材於小人物的經歷,可他的小說力蘊句中、意在言外,令我的思想受到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洗禮。這本書雖平凡真實,卻扣人心弦。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